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国权路某高中历史研究小组了解到有历史学家提出“晚明大变局”这一观点,即晚明的 中国相比于之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小组尝试通过史料研读,初步还原史家得出这一结论的研究路径。

步骤一

研究该问题的起点,首先要了解晚明之前的中国状况。为此,研究小组首先基于以下资料,对晚明之前的中国各方面状况进行分析:

材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经,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材料二:“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

材料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子语类》

1.上述材料分别是从哪些视角描述晚明之前的中国状况? 概括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中国状况。

步骤二研究小组又找来晚明的一些材料。

材料四:“夫天生·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书》

材料五:“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展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白取分金为饕飧计。”

——《西台漫纪》

材料六:“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使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奉旨允行。”

——《东西洋考》

2.对比步骤一和步骤二所列材料,研究小组认同“晚明大变局”这一观点。说明其理由。
3.研究小组认为要进一步证明“晚明大变局”这一观点,还可以补充的是(     )(双选)
A.新的农作物品种出现B.一年两熟耕作方式出现
C.赋役制度出现新变化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步骤三

4.研究小组归纳总结,上述探究活动涉及到哪些史学研究方法?
2023-12-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1.请将下列事件与发生地点一一对应。(填字母)

(1)独立战争(2)光荣革命(3)法国大革命(4)明治维新(5)王朝统一战争(6)农奴制改革
2.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具有双重性质的是(     )(单选)
A.光荣革命B.法国大革命C.独立战争D.南北战争
3.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着共性特点。
(1)英国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文件分别是(     )(单选)
A.《权利法案》和《宅地法》             B.《大宪章》和《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和《合众国宪法》       D.《大宪章》和《合众国宪法》
(2)英国、美国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的部门分别是(     )(单选)
A.英国:国王和议会,美国:总统和国会
B.英国:内阁和议会,美国:总统和国会
C.英国:国王和议会,美国:最高法院和国会
D.英国:内阁和议会,美国:最高法院和国会
(3)资本主义各国,首相和总统都是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这是受哪位思想家思 想的影响?(     )(单选)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4)根据上述探究,各国资本主义制度共同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023-12-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此举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反响。

材料一   臣等默观大局,熟察时趋,觉现在危迫情形更甚曩日,竭力振作,实同一刻千金。而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率观望,私立学堂者绝少,又断非公家财力所能普及,学堂决无大兴之望。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伺,讵能我待。……庶几广学育才,化民成俗,内定国是,外服强邻。转危为安,胥基于此。

——张之洞等:《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材料二   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士绅阶层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不复存在。传统乡村社会依靠士绅实现自治的稳定结构被打破,与之同步的是国家政权下沉的努力,但是,自上而下的授权来源使得乡村社会被“土豪劣绅”充斥,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

——岳铭青:《科举制废除、士绅阶层衰落与基层治理变迁》

1.以下关于张之洞等人请求废科举的历史背景,表述正确的是(双选)(     
A.中体西用思想占据主导地位B.清末新政颁行新学制的结果
C.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D.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2.上述两则材料对废科举产生影响的认识有何不同?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科举制的废除?
2023-12-13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关于谥号的主题学习。

在历史学习中,小明对中国古代君主谥号的含义及其演变产生了探究兴趣。他首先读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帝王谥号产生于西周而流行于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后,认为这种‘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是一种不敬的行为而予以废止,西汉王朝建立后又重新予以恢复。”

——赵志伟:《谈谈皇帝的各种“号”》

1.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小明可能会如何理解谥号产生于西周、废除于秦朝的原因?

接着,小明又通过资料查阅,了解了谥号的含义:谥号是君主死后,根据其生平和地位,为其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谥号分为美(褒)谥、平(怜)谥、恶(贬)谥三类。为此,小明搜集了一些君主的谥号,并与其生平一一对应。

材料二

君主生平谥号
①____朝,孝武皇帝—刘彻雄才大略,积极有为;好功生事,穷兵黩武武(美谥,威强叡德曰“武”)
②____朝,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后期由治而乱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美谥)
③____朝,嘉靖—朱厚熜荒废朝政,迷恋求仙,禁行海外贸易,内阁首辅更迭频繁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美谥)
④____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开拓版图,奠基中华疆域;乾纲独断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美谥)

2.请帮助小明依据材料二中君主的生平和谥号填写相应的朝代。

小明整理表格时发现,自唐以后的文献多以庙号、年号而非谥号代称皇帝。

3.请尝试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表格所列君主谥号与小明所了解的谥号的依凭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小明为深入研究谥号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的作用,又收集了相关材料,内容如下

材料三   由于谥号具有“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但)选用的谥号……往往是名不副实,甚至是完全虚伪的。

——柳士镇:《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七彩语文》2018年03期)

材料四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虽事乖正直,而理合名教,讳之可也。”

——据王杰:《汉代谥法研究》改写

4.综合以上材料,如何认识柳士镇与刘知几观点的不同?
2023-12-13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某学校历史社团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主题,从世界文化遗产入手组织探究活动。

步骤一:古代文明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成员搜集了6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图片。

1.根据表格和地图,完善古代文明遗迹信息,准确匹配“古代文明遗迹”与其“地理位置”。(填写字母)
古代文明遗迹名称地理位置研究意义
①亚述古城
亚述的首都
②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③桑奇大塔
印度早期佛教建筑的代表
④羽蛇神金字塔
玛雅文明祭祀神灵的神庙
⑤莫高窟
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
⑥帕特农神庙
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


2.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桑奇大塔是印度早期佛教建筑的代表。早期佛教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以下何种制度的不满?(单选)(     
A.城邦制度B.君主专制C.种姓制度D.封建制度
3.某古代学者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学者所代表的古代文化是哪一地区文化的源头之一?(单选)(     
A.中华文化B.非洲文化C.美洲文化D.欧洲文化
4.以上6处古代文明遗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双选)(     
A.区域文化的特殊性B.中外文化的互补性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古代文化的宗教性

步骤二:文化遗产折射人类文明曾经的辉煌,但有些遗产因各种原因日益遭到损坏。社团成员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进行探究。

5.摩苏尔(今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毗邻古代亚述中心尼尼微遗址,该区域曾是古代两河流域重要文化中心之一。但从古至今频繁的战乱使城市变成废墟,文物遗迹化为瓦砾。2018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发起了“重振摩苏尔精神”的旗舰倡议,旨在重建遗产。由此可见(单选)(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已经完全消亡
B.战争是损毁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
C.国际组织试图重新评估该遗存的价值
D.《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该遗存的属性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有哪些?
2023-12-13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建筑中的历史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建筑凝结了文明属性,见证了文明兴衰。某考古杂志旗下摄影团队远赴世界各地寻找优秀历史建筑。

活动一:寻迹世界物质文明遗产

1.帕特农神庙石雕:
《半人马与拉庇泰人》
2.庆州瞻星台遗址3.早期佛教建筑桑奇大塔
4.万神殿5.大津巴布韦石头城6.羽蛇神金字塔
(1)请帮助考古团队将以上建筑文明成果与其所反映的文明进行匹配。(填涂字母)(     
A.古代印度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中国文明
D.古代朝鲜文明
E.古代希腊文明
F.古代罗马文明
G.古代中美洲文明
H.古代南部非洲文明

活动二:寻觅上海历史建筑


(2)以下是上海公共考古团队所按寻的部分上海历史建筑名录之一,请按照其所呈现的历史价值进行分类(填写字母)
A.沙逊大厦(现外滩和平饭店北楼)
B.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C.轮船招商局大楼(现为招商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楼)
D.《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E.上海解放纪念碑
F.江南制造局(现为江南造船厂)
革命活动遗存____________
工业建设遗存____________
殖民扩张遗存____________
2023-08-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食物的称谓。

材料一   汉代以前,中国史书中关于水果种类的记载极其稀少。但汉代之后,葡萄、西瓜、胡桃等等水果的记载开始不断增加。魏晋之后,带“胡”字的作物开始大量在中国流行,胡瓜、胡葱、胡蒜、胡萝卜、胡椒等等。

(1)分析中国古代农作物品种增加的原因。

材料二   明代之后,番茄、番薯、番石榴等食物开始在中国流行。而一批食物的名称也逐渐改变,胡蒜被称为大蒜,胡麻被改成芝麻,到清代,以“胡”字开头的食物名称已不多见。

(2)分析明代以来食物名称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新的食物名称不断出现。

中国

         

图1   咖啡                                          图2 色拉                    图3   咖喱

(3)概括19世纪以来,中国新事物命名的方法。

美国自2080年代以来,许多来自中国的食物名称发生了转变,饺子原本叫dumpling,逐渐改为jiaozi。中国产的乌龙茶,原本称为dark tea,逐渐改为oolong

(4)从美国食物命名的转变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哪些因素影响了食物的称谓?
2023-08-01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王朝兴衰与文明演进
(1)结合所学,将下列歌词填入朝代歌(填写字母)。
夏后殷商西东周,________。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________,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________,南宋偏安在江南,灭金灭宋归一统。
________,实行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武汉三镇风云起,________
A贞观开元国力强
B.春秋战国秦皇收
C.蒙古兴起国号元
D.打破汴京北宋消
E.清帝退位民国立

   

(2)据所学知识,按照朝代先后顺序为上述区域图进行排序。(填涂字母)
地图________→地图________→地图________→地图________
(3)将下列地图所代表的朝代与其民族融合的史实相匹配。(填涂字母)
A修直道筑长城、南抚夷越、北击匈奴
B空前广阔的疆域、融合形成新的民族一回回
C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设西域都护府
D以法律形式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地图A代表朝代(     )
地图B代表朝代(     )
地图C代表朝代(     )
地图D代表朝代(     )
2023-07-10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戏剧改良。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是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剧坛上一次涉及到戏剧观念、戏剧创作和若干重要剧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戏剧运动。

材料一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02年,最初的倡导者是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各种新型传奇杂剧剧本创作大量出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剧种的改良活动也陆续起步。最早感风气之先的是川剧。1904年,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不仅集资修建了一个叫做“悦来茶园”的较新式的戏园供演出用,而且邀集了黄吉安、赵熙等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时规定了较具体的有关演出和考核、奖惩伶工的办法,以提高演员的演艺和从艺的事业心、责任感。这不仅使近代川剧产生了一大批由文人创作或改写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的新剧本,如《柴市节》《闹齐宫》《情探》等,而且使川戏的表演艺术有了迅速提高。

——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

材料二   话剧的出现为戏剧改良注入了新动力。1920年代初,一些地方知识分子支持在悦来茶馆演话剧。192012月,四川全省学生联合会以万春茶园为舞台演“新剧”,并联合各新剧团到成都各校演出,推动社会教育。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而非谋利,要求警察在当前“军事戒严期间”帮助维持秩序。因为演出收入用于“公益”,联合会要求免除当时必须征收的“伤兵捐款”和维持秩序的“弹压费”。1931年,摩登剧社在大舞台戏园演出反对日本侵略的剧目《山河泪》,吸引大批观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个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

——王迪:《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1)材料一中“川戏改良公会”成立的中外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演出与20年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近代社会变迁与戏剧改良的关系?
2023-06-27更新 | 79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古代史分期问题。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史学家施展在《枢纽:3000年代的中国》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结构在古代曾经有过三次大的结构性变迁。分别是:一、封建社会,在周代获得完善,终结于秦政。终结此一均衡的技术进步,在于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以及竹简的应用,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自我瓦解,精神进入到自我反思阶段,东亚轴心文明在中原大地上展开,思想自由地奔流……二、豪族社会,从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出现,终结于唐末……三、古代平民社会,从北宋开始,终结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材料里的“封建社会”,主要指西周时期____制度和____制度相互补充,所建构起的社会秩序。
(2)“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自我瓦解”,君主权力加强,同时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有(     )(双选)
A.封君封臣制B.郡县制C.等级君主制D.官僚制
(3)宋代社会与之前的社会相比,确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结合所学,你认为有哪些重大变化?
(4)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标准是什么?对我们认识历史有何帮助?
(5)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历史研究中的分期?
2023-06-2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