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革命中对立的政治派别往往以社会阶层来划分,但也会出现以宗教信仰划分的情况,如下表。据此判断,表格反映的近代社会革命是(     
亲国王的阵营(信奉国教)反国王的阵营(不信奉国教)
贵族贵族
商人商人
乡绅乡绅
农民农民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D.日本明治维新
2023-04-25更新 | 177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统一六国后,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表格反映了该制度(     
三公①丞相:负责行政。②太尉:负责军事。③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九卿(部分)①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②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③卫尉:掌管宫门警卫。④少府:掌管皇室财政。⑤太仆:掌管宫廷用马。
A.根本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B.具有浓厚的“分权”色彩
C.分化皇权以避免决策失误D.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趋向
3 . 民族主义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十年战争重新塑造了欧洲的形象,教皇的权力和大一统局面不再……在民族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一批以民族为基础的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相继巩固了自己在欧洲的地位,他们不再崇拜神权,而是更为实际地追求本国的领土、资源、财富等现实利益……由此形成的国际体系也顺应了工商时代的要求,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

——整理自黄宇蓝《论三十年战争中欧洲各国国家利益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19世纪历史事件
1822年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独立之后的巴西仍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1882年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后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1896年1894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领导人民抗意斗争,1896年取得独立。

材料三   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刺激,战时中国的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开展。南京国民政府在开放民众宣传方面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中共在敌后开展根据地的过程相应,抗战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展开,根据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民族生存和民族意识不断推展的过程。……浴血奋战让中国拥有了自18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战争开始的时候,中国还受制于治外法权和帝国主义。如今,中国第一次重获全面的独立。另外,中国现在还是“四巨头”之一,是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

——摘编自《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形象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由此形成的国际体系的名称,并说明它成为“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的理由。
(2)“小事件大历史”,请参照示例任选两例补充表格,并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进步潮流。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拥有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的表现。
2023-09-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社会结构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政治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社会交往和商业经济的发展,绝对王权国家采纳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各国君主需要一批富于生气的新人来充当推行者,或者是由于王室国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只得靠卖官鬻爵来弥补财政亏空,在欧洲各国都出现了一批出身市民和资产者的人士进入贵族阵营的现象。而一部分贵族转而采取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以获取较多的利润,出现了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趋势。至于在法律、政治和文化观念上彻底摧毁等级制度的任务,则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

——摘编自沈汉《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中古到20世纪》

材料二   新兴的工业家不但在经济特征上,而且在社会特征上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工业家——手工工场主。被统治阶级的面貌也随着工业化进程被彻底改观。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所有的城市、乡村破产者忝列其中,从长远和整体利益来看,他们是一致的——需要共同反对资本对他们的经济剥削以及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材料三   19241970年英国财富在各部分人中的分配比例表

192419301951195619651970
上层1%57.7%40.9%31.9%28.2%
上层5%80.1%66.7%56.8%54.0%
上层10%87.9%77.6%70.3%65.4%
上层20%93.6%83.6%85.4%81.5%
下层80%6.4%16.4%14.6%18.5%
注:表格中百分比均指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摘引自鲁宾斯坦《英国的财富与不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中世纪后期社会结构的新变动及成因。结合所学,写出1789年法国颁布的有利于“摧毁等级制度”的文献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兴的工业家”出现的根本推动力。19世纪中后期,为反对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第一次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分别是什么?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分析材料三的数据变化,并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评析。
5 .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同时中华文明也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不仅农业有长足进步,手工业也令人刮目相看,纺织业尤其如此。农民家庭手工纺织业,多半生产麻布、葛布、绢帛,产品部分自给;一些城市的手工作坊,从事大规模生产,制作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汉朝向西域扩展是与匈奴对抗的直接后果。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其目的都是为了“断匈奴右臂”。然而,张骞出使西域,更重要的意义是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从汉武帝开始对河西作系统的经营,先是军事开拓,后是屯田开垦,把屯垦与成守合二为一。汉朝经营的地域向西至敦煌以西、葱岭一带。著名的“河西四那”中的其中三郡就是这样发展而成的。

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西去的丝绸,对于中亚诸国的首领们而言,拥有丝绸是高级地位的一种标志;对于罗马帝国而言,丝绸是一种奢侈的衣料,为了进口这些物品给罗马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

——整理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三版》

材料二   佛教产生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其始入华年代不详,据称在西汉哀帝时。东汉佛教已有一定的传播,当时就曾有帝王遣使至西域求佛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传播渐广,后秦有僧侣西行至天竺取经,历时十余年,由海道归至东晋。此后又有不少人西行取经。佛教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中国成为与印度并峙的世界佛学中心,一方面仍从印度输入理论,另一方面又成为东亚各国“求法”的目标。

——改编自张帆《中华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创办的主要企业一览表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创办
金陵机器居1865年创办开平矿务局1878年创办
福州船政局1866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82年创办
天津机器局1867年创办汉阳铁厂1890年创办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走向兴盛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宋元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繁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东晋、唐朝时“西行至天竺取经”的两位名僧,并概述隋唐时期中国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史事,并从背景和作用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评析。
2023-11-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7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并以会议方式形成决策并贯彻实施。

中共会议简表   

时期内容
1923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同时规定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19278月,中共“八七会议”在汉口举行,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1945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1949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确定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


(1)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中一、二、三、四对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哪一个历史阶段。
(2)请从表格中选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期,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通顺,表述清晰)。
7 . 以下表格反映出19世纪的进步潮流是(       
19世纪历史事件
1791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起义,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1881年苏丹爆发“马赫迪”反英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1882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1885年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后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189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领导人民抗意斗争,取得独立。
A.民族自决原则的传播B.社会主义运动的云涌
C.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D.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2023-06-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殖民侵略与工业文明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前,如果想征服热带非洲和亚洲,无论从生命还是资源的耗费来说,都无疑是巨大的。在持续了四百年的奴隶贸易时期,西非曾被人们称作“白人的坟墓”。19世纪60年代,海底电缆铺设成功,电报机为统治遥远的殖民帝国提供了很大帮助。蒸汽机船,无论是远洋船还是内河船,都大幅削减了通信和交通成本,在帮助欧洲人渗透至亚非内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膛装填的来福枪已经十分常见,不久之后,连发枪和机关枪也加入了它的行列。很多场与非洲和亚洲人的战斗简直就是屠杀。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材料三在政治上,非洲各国原有的部落组织、酋长制度陷于崩溃边缘,从欧洲引进了西方的司法和管理体制。在经济上,非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欧洲商品的输入破坏了原有的经济形态,形成了经济畸形发展的单一制或矿产制。在欧洲人和非洲人开办的工厂和企业里,出现了一批雇佣工人。在文化上,宗主国的语言成为殖民地的官方语言,形成了所谓英语国家、法语国家。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列表比较欧洲殖民国家早期入侵非洲与19世纪中期以后侵略非洲活动的不同。(要求:在给定的答题框中列表比较,表格设计合理,角度清晰,内容准确,表达精炼。)
(2)谈谈你对工业文明的认识。
2023-05-10更新 | 426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昌文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般认为可以分为:草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20世纪70年代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名称。20世纪90年代,有了“太平洋丝绸之路”的概念。


(1)根据提示,将下列商路填入表格相应处。(填字母)
商路途径地区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从广州、泉州、明州等地出发,进入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
自长安出发,西逾葱岭,到大月氏、安息。
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
从中国沿海诸港至菲律宾马尼拉再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
A.草原丝绸之路B.太平洋丝绸之路C.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E.西南丝绸之路
________(例: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鸭形玻璃注(下图)是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北燕宰相冯素弗之墓,它经由草原丝绸之路传入,是草原丝绸之路贸易交流、东西文化互鉴共存的见证。


材料一


材料二   成分分析是钠钙玻璃,与罗马玻璃的基本组成相似。……我国生产的玻璃器皿的最大特点是以铅玻璃为主,而同时期的外国产品多是钠钙玻璃。

——安家瑶《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

材料三   世祖时(408年-452年),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玻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魏书·西域传》

材料四   览方贡之彼珍,玮兹碗之独奇,济流沙之绝险,越葱岭之峻危,其由来阻远。

——西晋(265年—317年)诗人潘尼《琉璃碗赋》

材料五   公元四五世纪形成了在中国境内的这条路线——从新疆……经呼和浩特、大同、……、赤峰……这条路线是连接西亚、中亚与东北亚的国际路线。

——徐苹芳《考古学所见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



(2)根据上述所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鸭形玻璃注”的传播路径。

材料六   尽管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禁止海上贸易……从1573年开始,菲律宾同中国的商业往来成倍增长。

——(西)多洛斯·弗尔克《马尼拉大帆船》


(3)有学者认为,太平洋丝绸之路是对海上丝绸之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拓展。请用史实来解释这一观点。
10 . 各国文化随着商品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年,中国茶叶传入俄国,1638年以后,茶叶逐渐在宫廷贵族中推广,俄国逐渐形成饮茶之风。……晋商利用自身资本以及与俄商在北京合作的经验优势,开启中俄“万里茶道”近200年的辉煌。……1792年《恰克图市约》所言,“恰克图互市于中国初无利益,大皇帝喾爱众生,不容尔国小民困窘,……是以允行”。

——赵海涛《海洋视野下的中外茶路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之前,俄商虽然垄断陆路茶叶贸易,但成本过高,受到英国走私茶叶的冲击。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与《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签订,俄商得以长驱直入中国内地采购茶叶形成产业性垄断,在汉口、九江、福州就近制作砖茶回输俄国,并于新疆、内蒙古一带沿途洒卖,由于享有极优惠的税率,该线的茶叶出口额稳居输俄华茶总额的一半以上,1878年更是占到输俄华茶的81.9%。19世纪末,随着轮船、铁路等运输工具的运用,俄国采取海运及轮船—铁路联运的新模式,“万里茶道”获得新的发展。

——选编自《张应龙:略论近代中俄茶叶贸易》


材料三   在第五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上,来自三个国家80个节点城市的政府代表、10余个国际国内组织、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就复兴万里茶道、加强城市间合作进行交流,共商经贸文化合作大计。“一带一路”提出了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其中之一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刑广程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构建就是现代版的“万里茶道”。

——新闻稿《中蒙俄致力复兴“万里茶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比较材料一、二茶叶贸易的性质有何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表格,这一阶段万里茶道获得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现代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可以借助哪些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