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设立变法的专门机构,鼓励神宗独断,改变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皇帝时代最为进步的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了破坏,民主性减少,专制性加强。监察机构成了政府的附庸,为权臣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实用主义的用人路线,使社会风气大坏,投机钻营者得势,贪污贿赂成风,政府成为腐败的温床。

——摘编自漆侠《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有四次大变革或变革的尝试,分别是太平天国后的“变法自强”,戊戌年前后的维新运动,义和团事件后的“新政”,19101911年的“请开国会”运动,这四次改革都是中国和列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加上丢失领土乃至亡国的危机感,在激发了统治集团和民间变革图存意识的情况下,逐步实施的。然而,这些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戴鞍钢《晚清史》和黄治军《大清灭亡启示录》等

材料三   国民政府于1948年发行金圆券时,金银外币被强制性地全面收兑,不仅退出货币领域,还被排除于商品流通领域。与此同时,厉行限价政策。19488月发行金圆券之初,曾宣布20亿元的发行限额,但是当月底便突破限额达到32亿余元,1948年年底为82亿余元。进入1949年之后,伴随着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的全面失败,军政各费支出倍增,而各种税收反形锐减,收支差额益巨,钞券发行遂急剧膨胀,物资匮乏,物价愈涨,而金圆券贬值愈速。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的含义,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晚清四次改革运动的共同特点,用一句话提炼1910~1911年的“请开国会”运动失败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再度折戟”的经济因素。根据材料一、二、三,请谈一谈你得到的启示。
2023-08-09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7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胡适就说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西洋的近代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激起了一片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形成一股传统文化“复归”的浪潮。梁启超大叫“科学破产”,建立在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西方精神文明,在他心目中也一齐崩塌。他决心要以“孔、老、墨三位大圣”和“东方文明”去“调剂”西洋文明

材料二   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解制刀,精粹地分析了所谓“东西文化论战”。他指,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无论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学术方面,都比封建宗法时代的文明进步。中国文化的出路决不是“向后转”,而是“向前进”,“逐步前进,颠覆宗法社会、封建制、世界的资本主义,以完成世界革命的伟业—如此,方是行向新文化的道路。”李大钊期待着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崛起,“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进经济组织。不改进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定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材料一、二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及传统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货币体系存在分散、零乱的特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就成为客观需要。1867年,国际货币会议决定铸造价值为5 法郎的金币作为通用货币体系的支点。金币本位制因金币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与输入、自由兑换,使(任意)两国间的汇率以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为基础。(各国)正是看重了金币本位制的这一稳定特点,英、法、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汇率在35年内一直没有变动过。

——改编自高伟《金本位制钩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币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该体制的内容。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该体系使得国际汇率相对稳定,同时推动了国际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进步。在国际贸易方面,贸易总额在1950—1973年的23 年中,从600亿美元增长到 5740亿美元,年均增长十分迅速,速度为 10.3%。对于美国而言,通过发行钞票而不是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

——改编自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表现,并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材料三通过回顾国际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历史,有以下三点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一是支撑货币国际地位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人们至少有三次认为美元将丧失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但是直到今天,美元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仍然稳固,而且享受着远超过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的市场份额。 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金融规则,因时而变、相机抉择才是有效的应对之策。三是由本币充当主要国际货币,既享受权力(特权),也负有义务。

——摘编自赵庆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特点,并谈谈国际货币史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2023-12-1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某校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为对象,回望历史,探究时代发展与杰出历史人物的关系。

荣毅仁生平事迹(部分)



(1)20世纪30、40年代,荣毅仁事业遭受重创与哪一史实有关?
(2)根据材料和相关史实,请回答“时局下的对话”中私营企业主最关心的问题。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结合荣毅仁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9-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玉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社会科历史试题
5 . 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发生了很多新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世界政治旋即进入冷战对峙阶段,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展开政治制度优劣的意识形态之争。西方阵营在反思两次世界大战与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压力下……以凯恩斯主义修正使自由市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增强政府对市场的管制,通过保护性劳动法律、限制性金融规则和惠及更多人的福利体系来为大众提供保障,开启“国家干预资本主义”时期。凯恩斯信条下的国家干预资本主义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为西方社会带来了25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张潇爽《二战后西方政治制度的两次危机》

材料二   随着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许多发展中国家赢得独立并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其工业化进程是在新兴工业化世界的冲击下开启的,是自上而下的、外源性的现代化,经历了非常坎坷的探索历程……一大批非洲国家开始走上国家建构的历史征程,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一些国家自然条件差、美苏在冷战期间对非争夺、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在非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等原因,非洲国家总体上仍处于不发展状况,部分国家经济还陷入衰退。

——陈文兵《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发展的启示》

材料三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中国改革走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到了1980年代末,容易改的改了,难题留了下来,改革遭遇两道难过的坎:一是1988年价格闯关失败,价格市场化改革受阻;二是国有企业承包制效益递减,国家让利的空间已经用完,而企业并没有真正搞活。

——萧冬连《筚路维艰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西方开启“国家干预资本主义”时期的方式。结合所学写出美苏在经济和地缘政治层面展开对峙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例举“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在非洲地区的表现,分析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经历坎坷”的国际因素及发展中国家的应对之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邓小平上述谈话的背景。并结合所学谈谈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方向发展”的成功经验。
2023-11-2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从13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两百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人性”战胜了“神性”,“人权”战胜了“神权”,为西欧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30余部戏剧作品,文学艺术加上戏剧形式的表现使他的思想影响更加广泛。

——刘建玮《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

材料二   一五一七年十月间……始售“赎罪券”。▲闻之,以为其言实与基督教之精义不合。彼乃从当时之习惯著赎罪券《论文》九十五条,榜诸礼拜堂门外。……彼以为罪过之被赦,在于笃信上帝,不在于获得赎罪券。凡基督教徒果能真心悔过,定能免其罪过与刑罚。

——何炳松《欧洲大历史》

材料三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通途。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在欧洲的航海事业中遥遥领先,获得了巨大财富。在结束第一次航行回来后,哥伦布急切地想说服人们,他已经发现了宝贵的土地,他准备掠夺这些土地上的财富,并将这里“诚实”而又热情的人们变成奴隶。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质性的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精神内核,并概括说明“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的理由。
(2)请写出材料二中“▲”处的人物名字,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人物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其主张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欧洲人渴望找到“新路”的原因,并指出支持哥伦布远航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结合所学,就材料三中加横线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7 . 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城市化也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在开放的商埠之中,变化尤其显著的是上海(东南富庶之区的出口)、天津(华北地区的出口)、广州(珠江流域的出口)。三者以上海为最,提供了这一时期城市社会演变的典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农业文明从乡村开始,而工业文明则发轫于城市;城市脱胎于乡村,而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却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论的规律》

材料三   改革开放,改变了国家和城市的长期封闭状态,打开了国门和城门,实现了城市的全方位开放,加强了城市与国际的联系,同时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城市化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重要内容、基本政策和举措。20多年来,我国在实现城市化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进入21世纪,已经形成整个国际经济的新格局。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同改革开放初期,已不能同日而语,而且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新的任务。城市化的基础、背景和环境已经不同往日。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指导方针,整合资源,进一步推进城市化。

——摘编自中科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性质及对当时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结合所学,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角度佐证作者认为上海“提供了这一时期城市社会演变的典型”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推动西方国家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发生的根源。结合所学,提炼“城市病”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建设的认识。
2023-06-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统测历史试题
8 .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也受到新的全球经济的影响,但是,所受到的影响全是积极的。欧洲人是世界贸易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提供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自然,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得益最多。……18世纪末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从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的日渐增长的需要。……因此,正是在这一期间中,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转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狂飙时期。”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都开始获得蒸汽动力。

蒸汽船的发明,证明了人类更加有效地征服了海洋,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江河、内海迈向了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跨境电子商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贸易模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使得交易变得更加快捷便利。……跨境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其不受交易范围的限制,从而扩大了交易的范围,通过跨境电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并引入监管机制,为交易双方规避了一定的交易风险。……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检索关键词以及查看商品点击率等功能,外贸企业可以全方位的分析商品的销售情况,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交易成本的降低也能吸引更多国外的消费者,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交易机会。

——张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的全球经济”对欧洲的影响。结合16—17世纪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史实,说明“欧洲人是世界贸易最早的中间人”。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蒸汽和新的工具机”对工业生产领域带来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蒸汽船的发明”在为人类开辟“真正的全球时代”中发挥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从电子商务领域谈谈你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
2023-06-2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士子中第后并不直接投官,要做官还须在国子监继续深造学习后由吏部再试,合格后才能任用,宋代取消了吏部考试,举子一旦考中,由皇帝赐给等第后,即可直接做官。宋代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农民乃至工商杂类人员开放,打破势家豪门对仕途的垄断,大大削弱了血统门第关系在社会领城中的作用。唐代取士不多,每年录取人数不过六七十,而宋代科举取士数量是十分惊人的。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科举考试防弊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严防考官和举子作弊。

——摘编自黄登纪 夏时华《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特点探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国家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各级党委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张君峰《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此时监察制度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奠定英国文官制度基础的文件名称,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工业革命如何“点化出”英国文官制度。
(3)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建立的优越性。
10 . 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斯兰教原是阿拉伯沙漠的宗教,但能够吸收波斯袄教、基督教(东正教)及犹太教的教义,组织以简单一神信仰为主体的宗教体系。在其扩张的过程中,伊斯兰政权又大量翻译希腊与波斯和印度的文学、哲学与学术著作为阿拉伯文,使新起的阿拉伯文成为丰富的语文。他们在这一基础上取精用宏,更上层楼,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阿拉伯文化在天文学、数学、历史学、文学等各方面的成就,令人佩服。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即使在限制最严格的时候,日本的闭关锁国也从未阻断中国文化的影响。紫式部笔下的一些人物表现出对“中国化”风尚的不耐烦,进而呼唤“日本精神”。通俗文学确实把中国描绘

得陌生而异常迷人。但是日本的知识阶层都相当清楚地知道,他们在几乎一切学问、艺术和官制的模式上都依赖于中国。汉语曾是高级官员和所有严肃文学使用的语言。精英阶层用来引经据典进行辩论的引言手册选自中国的典籍。儒家的礼仪和诗咏比赛是宫廷中的主要活动。

——摘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罗马平民阶级的力量在不断积累。接下来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法律的成文化。法律只要还停留在口头约定上,在执行中,就容易偏向握有法律制定权的贵族阶级。因此,要求法律成文合情合理。成文的法律谁都能看得到,执行起来都可以做到客观公允。为此,向希腊派遣了考察团,向希腊学习法律成文方面的经验。公元前5世纪中叶,3个罗马人带着讲述至此的罗马现状向雅典出发了。一年后,为编写成文法成立了“十人委员会”,由包括回国后的3个人在内的10个委员组成。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出台。

——摘自(日)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两例阿拉伯文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华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并写出紫式部的代表作并从文字角度说明“他们在几乎一切学问、艺术和官制的模式上都依赖于中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二铜表法》得以出台的背景。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文化特点的认识。
2023-05-0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