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0世纪后,国际组织有了较大发展,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制度开始受到重视。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破坏了国际法,使国际法面临严重危机。然而,国际法并没有消亡,它仍然随着国际关系的演变而继续发展。国际联盟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设国际法院的诞生,这是国际司法制度的一种进步。开始出现的广泛强制仲裁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早在1920年,国联行政院的一个决议就表明,国联成员国中立的概念并不符合如下原则:所有成员国在实施针对盟约违反国的行动方面有合作的义务。1934年,国际法协会通过了《非战公约》的解释条款,并指出,在交战双方都违反该公约的情况下,可以免除中立国的传统法律义务。

——摘编自杨泽伟《国际法发展的历史分期》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法,虽然规定了禁止侵略战争,但是它既没有设立有效防止战争的机制,也没有详细规定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的责任。在二战进程中,同盟国开始着手制定追究侵略责任、严惩反和平罪行和战争罪行以及反人类罪行的规范,并建立实施了这些规范的机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组织的大量涌现,特别是联合国的成立,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问题,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的普遍认同。由于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海洋法、航空法、空间法和国际人道法等方面的发展,传统战时中立的权限已经发生了变化,有些方面扩大了,而另外一些方面则受到了限制。与现代国际法中的《国际联盟盟约》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中的集体安全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国际法院于1946年在海牙设立,国际法院的裁判实践,对国际争端的解决与国际法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以来,国际法院的判决基本上反映了国际正义力量的主张,其咨询意见也常被当作国际法的权威解释广泛引用。

——摘编自杨泽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并谈谈你对国际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是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与兼并战争,到战国时期,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需要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于是这些知识分子有了发挥才干的历史舞台。他们大多自成一家,有自己的精髓思想,帮助列国进行改革。周朝以前,学在官府是理所当然的,春秋战国时期,士族阶层的兴起打破了这一局面,各地出现了私学,许多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百家争鸣逐渐产生并发展。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   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道德和礼教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孟子把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韩非子认为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道家主张无为,信奉“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认为无为是治国的最高境界。到了封建社会,王朝初期多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经济有所恢复后实行积极有为的儒家治国,同时制定法律,规范民众行为。

——摘编自钱崇涛《百家争鸣万流归宗——略论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投,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中国近代史“冲击——反应”理论。以下是费正清对该理论的解读:“西方是19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的发明者,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近代化”。

——《剑桥中国晓清史》

中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9世纪前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95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98年维新变法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
19世纪40年代魏源编纂《海国图志》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20世纪初清末新政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905年革命派组建同盟会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864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865年
1875年
江南制造总局建立
左宗棠发兵新疆
1915年
1915年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新文化运动开始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919年签订《巴黎和约》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冲击一反应”模式的看法,(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3-12-31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胡光墉破产案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胡光墉进入左宗棠幕府,为左氏办理军需后勤,兼办洋务。1876年,左宗棠西征新疆,胡光墉为左氏筹借巨额洋款被朝廷嘉许,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后来,胡光墉依仗与左氏的关系,在东南各省开设钱庄和票号,甚至经营当时私人票号被禁止的官款业务。

1883年,上海爆发金融危机,加上中越边境紧张,胡光墉的阜康票号因挤兑风波而倒闭,紧随而来的是官款索赔问题。清政府谕令左宗棠查办阜康官亏案。左宗棠虽与胡光墉私交甚密,但因阜康票号官亏案牵涉事大,并没有对其偏袒。按制,亏空的款项由当事人用自己的财产抵偿亏损的公款即可。

本以为此案就此结案。然而,陕督谭钟麟质疑胡光墉在西征借款中存在“不当得利”,由此牵涉出户部清算胡光墉历史经济问题的两大案件。第一、华商股份案。西征筹饷过程中,胡光墉按章设立乾泰公司,共筹集350万两,其中汇丰银行和华商各认股175万两。胡光墉被质疑华商股份为其隐形资产。左宗棠认为“华商股内实有洋行伙友附股”,肯定胡光墉“并无股份”,并有债票为据。而户部阎敬铭认为胡氏“出身市侩,积惯架空罔利”。18847月,户部在无确切证据的前提下,凭借权力认定华商股份是胡氏隐形资产,并强行追索15万两。第二、行用水脚银案。行用水脚银是胡光墉经手西征借款因公报销的相关费用。此费符合清政府默许的“援案开报”、汇单奏销的惯例。户部对此提出质疑,认定行用水脚等106784两皆为胡光墉“擅扣滥支”之款。左宗棠等人回应了户部的相关质疑,称水脚银“驻鄂粮台有案可查,非胡革道所能掩饰”。曾国荃称报销依据并非户部标准,而是“轮船之定章,特数目多寡之间有不可概论耳”。案件的最终结果是:清政府谕令浙江省从胡氏产业内迅速变价照数凑齐106784两,于闰五月以前解交甘肃粮台应用。

胡光墉资金周转失灵,又受外商排挤,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胡光墉被革职抄家,郁郁而终。

——摘编自牛澎涛《析论清政府对胡光墉破产清算案的审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胡光墉破产案的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951 年上半年,村里分地,我帮忙登记。那时,天天都在村部,与农会的干部同吃同住。我们家也分了一点地,大概十来石。有了地的农民,大家很上心,忙着给自家的地增肥。过去到了冬天,农民们基本不干农活。土改过后,冬天大家也下地了,做些平整修补的活计,地里连一块石头都给捡出来,崩掉的缺口更是修得好好的。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猪。 平常就是喂的是菜和猪草,催肥的时候喂粮食。猪吃得多,拉得也多。还   有鸡,鸡粪也多了。肥料就有了。这样,农业生产很快就上去了。我们村的情况是,产量翻了番。

——摘编自《段应碧口述:我所亲历的农村变革(19491978)》

材料二:1998年10月,有亲历者总结农村改革过程时指出:农村改 革并没有一幅事先描绘好的蓝图。它是在农民、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和中夹领导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农村改革的成功是因为出现了改革力量得以成长的环境,农民的力量得到显示,各种政策主张得以充分释放。

——摘编自《农村改革第一次政策突破》

材料三   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须证工作,确定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 的物权保护,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九,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 脚点,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 不动摇。要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段应碧所述历史事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成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农业政策发展变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我们必须把这些遗产变成自己的东西”。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应该“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1961年,毛泽东在与日本共产党代表座谈时强调,党史研究“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也还要研究失败的历史。只有经过很多痛苦,才能取得经验。不要把错误认为单纯是一种耻辱,要看作同时是一种财产……不能说错误路线没有用处,它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

——摘编自周溯源《简论毛泽东的史学观及其实践》等

材料二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人天生具备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毛泽东也不例外。1921年1月,毛泽东才开始接受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给予高度评价。1958年12月,毛泽东在向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到会同志推荐参考读物的时候说:“(民国以前的农民革命斗争)性质当然与现在马克思主义革命根本不相同……带有不自觉的原始社会主义色彩这一点,就最贫苦的群众来说,而不是就他们的领袖们来说,则是可能确定的。”诚然,他的历史观和对历史问题的论断也不可能完全正确、句句正确、一贯正确。在其晚年……他的有些说法,违背了他自己本来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过,迄今为止,中国还未出现过哪一位革命领袖,能够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科学地洞察中国的历史,留下了如此珍贵的历史科学遗产。

——摘编自李侃《毛泽东历史观的若干问题浅探》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毛泽东史学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毛泽东的“历史科学遗产”价值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历史书中,宋朝可算是画上过浓重一笔的王朝。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对宋朝的评价大相径庭。朱熹认为“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今人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则认为“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更认可材料中的哪种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日本明治政府在教育上举措颇多。他们积极地发展近代义务教育。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一所中学,每一个中学区下设210个小学区,每一个小学区设8所小学。学校除了教授各类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外,还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此外还向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派出留学生。

——摘编自《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材料二   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介绍(部分)

北京大学的前身,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百日维新的产物,它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发展。

——据北京大学官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背景。谈谈你对北京大学的认识。
2023-09-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民主法制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曲《爱在西元前》歌词里提到“刻在黑色的玄武岩上”的是哪一部法典?其地位如何?
(2)欧洲法制建设起源于哪一部法律?东罗马帝国制定的法律对欧洲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3)18世纪,美国和法国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法律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关系?
(4)为废除旧制度,19世纪,美国颁布了什么法律?其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盐铁专营应不应废止?

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贤良方正所选拔出的人才)六十余人,就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营政策,进行全面总结辩论。贤良文学一方认为:“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椎,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并指出“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质劣)……盐铁贾责,百姓不便”。他们还认为盐铁专营吸引了大量商贾为官,权与势结合在一起,造成了“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的局面。

桑弘羊一方则认为:盐铁归之于民,“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如此发展,则会形成“权移于臣,政坠于家,公室悲而田宗强”的局面。他们进一步指出:“先帝(武帝)哀边人之久患,……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双方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