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表摘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反映出(     
时间地方外交活动
2018年青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
2018年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2019年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20年长沙首届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大会
2021年北京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践行
B.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C.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积极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
D.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注重强调国家主义观念,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事权等集于朝廷。大陆法系奉行国家主义观念,以国家垄断立法权,主张立法的一元化,通过制定成文法,满足社会和政府需要。……而中国与日本具有相同的法文化和国情,日俄战争日本以小胜大的事实也使清政府认为其原因就是日本变法修律和立宪的结果。……在受聘担任清政府变法修律顾问的外国法律专家中,主要是日本的法律专家,他们在积极推崇和大量传授日本法律制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清末修订的法律呈现“大陆法系化”特点。

——摘编自赵杨《中国近代法制转型中的法律移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摘编自中国人大网《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写在民法典通过之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修律呈现“大陆法系化”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2023-07-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具体实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     

时间

实践

1988年

中国正式提请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并于次年派遣20名观察员参加纳米比亚过渡时期援助团

1994~1999年

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1亿特别提款权贷款,向泰国和印尼提供了1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2009年

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40%~50%

2021年

中国此前发起创建的亚投行,截至2021年中国已批准147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89.7亿美元,惠及31个域内外成员
A.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举
B.努力推进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C.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由此可以推论出我国(     
表: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数量表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构成(合计=100)
1952年83.57.49.1
1965年81.68.410
1979年69.817.612.6
1992年59.721.418.9
2020年23.628.747.7
A.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经济衰退B.计划经济时期的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
C.第三产业经济产值增长最快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结构新变化
2023-03-18更新 | 154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5 .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地缘冲突等影响,2020年全世界有多达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比2019年增加1.61亿;全球23.7亿人陷入粮食危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比2019年增加3.2亿人,这是历史上饥饿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之一,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世界各国应
A.以农业经济建设为中心B.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C.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市场D.重视食物物种交流
6 . 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021年1月,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号召:“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二者共同反映出中国(     
A.具有大国的责任与担当B.试图主导世界秩序
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7 .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某讲话中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A.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B.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D.提出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
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D.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
2023-03-04更新 | 337次组卷 | 37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多元一体。

20199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回顾历史,1939年学术界曾经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其中,刚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与历史学家顾颉刚之间的讨论引人深思。

材料一   我们只有一个中华民族,而且久已有了这个中华民族!我们要逐渐消除国内各种各族的界限,但我们仍尊重人民的信仰自由和各地原有的风俗习惯!我们从今以后要绝对郑重使用“民族”二字,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顾颉刚(19392月)

材料二   依我们看来,文化、语言、体质上的分歧是不容易混一的,若是我们的目的在建设一个现代民主国家,文化、语言、体质上没有混一的必要。若是我们的国家真能做到“五族共和”,组成国家的分子都能享受平等,……这个国家一定会受到各分子的爱护。不但不易受任何空洞名词的分化,而且即使有国外强力的侵略,自然会一同起来抗战的。

——《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费孝通(19394月)

材料三   我当初使用这“民族”一名正同你的意思一样,凡是文化,语言,体质有一点不同的就称之为一个民族。但是九一八的炮声响了,伪满洲国在伪“民族自决”的口号下成立了,我才觉得这“民族”不该乱用,开始慎重起来。……我虽是没有研究过社会人类学,不能根据了专门的学理来建立我的理论,可是我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艰危的时代。……我有爱国心,我有同情心,我便不忍不这样说。

——《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顾颉刚(19395月)

材料四   后来我明白了顾先生是激于爱国热情,……他的政治立场我是完全拥护的。……因为历史发展本身已经答复了我们当时辩论的问题。答案是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我们这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来之不易,历经几千年,是亿万人努力创造得来的成果,我们子子孙孙自应力保其繁荣、富强、完整、统一。……这一点我希望顾先生能含笑点头,予以同意。

——《顾颉刚先生百年祭》费孝通(19938月)


(1)根据材料一至四,顾颉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至四,概括顾颉刚先生和费孝通先生观点的异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顾费两位先生跨越六十多年的辩论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20年11月21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这样为当前全球抗疫合作厘清路径:“我们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我们要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扫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国携手抗疫的最大合力。”习近平在此主要强调了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