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东汉时期,司空第五伦提出,“贵戚可以封侯以富之,不当以职事以任之”。李固主张“设常禁”,令“中臣子弟不得为吏、察孝廉”。他们的这些主张意在(     
A.限制外戚宦官的权力B.提高官员队伍的素质
C.缓解社会的阶级矛盾D.加强豪强地主的势力
2 . 有学者指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改变了“诸侯卑秦”的局面,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秦王朝的短命也在商鞅变法时埋下了伏笔。下面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与秦短命而亡相关的是(     
A.实行世卿世禄B.实施重农抑商
C.允许土地买卖D.推行严刑峻法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3-09-15更新 | 3710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汉初统治者针对地方治理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统治者措施
汉高祖铲除异姓王,代之以同姓王;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地方诸侯国有军队但无调动权,须受中央节制
汉文帝实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齐国为七个诸侯国,分淮南国为三个诸侯国
汉景帝削夺王国封地;平定七国之乱;收夺诸侯自置吏"、“得赋敛”的权力
A.消除了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B.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C.体现了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D.解决了郡国并行制度的弊端
2023-06-28更新 | 18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淮南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宋人“嗜蜜”之风于宋诗中可见一斑,如下表,材料反映了(        
出处诗句
《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山斋戏书绝句》蜜脾未满蜂采花,麦垄已深鸠唤雨……经春老病不出门,坐见群芳烂如雪。
《平斋文集》参桂齐名骨自香,百花酿醑助甘凉。含金咀玉风标别,消得肩吾为发扬。
《详定幕次呈同舍》来时宫柳绿初匀,坐见红芳几番新。蜂蜜满房花结子,还家何处觅残春?

A.宋人长期苦于战争的艰辛B.饮食风尚在文化层面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局面D.饮食生活中食不厌精的取向
2023-05-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72年,洋务企业——兰州制造局在西北战事中被创建。此后,每次战争来临,其都因军备需求增加而获得发展,但也在每次战事平定因军需锐减而走向衰落。在数十年的历程中,类似企业升不鲜见,她终处于因战而兴,因战而衰的规律中。这反映出(     
A.战争对洋务企业的深刻影响B.洋务企业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C.经济规律决定企业发展与否D.军工企业结构存在明显缺陷
2023-05-0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印度群岛(位于北美洲的岛群),板球既是英国人的运动,又根植于“豁达、友爱、兴不羁、嬉戏、夸张、娱乐”的街头文化,它既是投奔英式文化的标记,又是展示民族特色的武器。国家独立与任命黑人为队长的诉求,都有可能引发暴乱,但这些又都以与英联邦紧密合作为前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板球生动地描绘了后殖民时期的民族团结和爱国意识的深化,但由于仍保持着前殖民地和“母国”在运动上的密切联系,它对英国造成的影响又被削弱了。这就是在殖民地独立问题上体育运动的悖论。

——摘编自秦博、程展、徐浩铭《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体育视闻下的英帝国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西印度群岛推广板球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殖民地独立问题上体育运动的悖论”具体体现。
2023-05-01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其中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各自撰写的《中国民族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大都以汉族同化、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壮大为线索考察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并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前途为各民族趋于汉化一途。1939年,顾颉刚有感于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材料二   费孝通不赞同顾颉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从中他“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切认同感的群体。”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

——摘编自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材料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引发了中国民族史的撰述热潮,诸多撰述纷纷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主线考察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出现民族史撰述高潮的历史背景,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说明王桐龄、吕思勉等著述观点的局限。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顾颉刚和费孝通在中国民族研究上观点的异同。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2023-05-01更新 | 44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近年来,欧美日等国打着“价值观外交”旗号,声称建构所谓普世价值观认同,在外交话语具体政策中将“人权和民主”与“贸易和市场”紧密关联,对相关国家发起政治、经济责难。欧美日等国此举意在(     
A.掩饰地缘战略意图B.完善全球安全战略
C.维持多极均势体系D.推进全球政治合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1年8月28日列宁撰写的《新时代,新形式的旧错误》一文发表于苏联《真理报》,列宁在文中郑重提出:“正因为我们不怕正视危险,所以我们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力量来进行斗争,能更清醒、更谨慎、更周密地权衡时机,能采取各种让步来加强我们的实力,分散敌人的力量。”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A.战时共产主义实现B.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十月革命即将获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