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结构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关民生的补贴和转移性支出急剧增长。20世纪60~80年代,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比重达到30%甚至更高;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趋势有所下降。上述变化表明,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A.直接干预经济力度加大B.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2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强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两极对峙竞争有益世界和平B.两极格局中产生多极化趋势
C.两大阵营内部存在矛盾冲突D.两极格局将被新兴力量摧毁
2022-09-06更新 | 399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读1950-1952年重庆市社会商品流转比例变化表,这种变化(       

年度

1950

1951

1952

社会商品批发(%)

国营及合作经济

31.42

57.11

78.39

私营经济

68.58

42.89

21.61

社会商品零售(%)

国营及合作经济

3.66

16.36

61.81

私营经济

96.34

83.64

18.19


A.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确立了人民币的地位
C.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展现的是印度早期城市摩亨佐达罗城的遗址。该遗址表明此区域的人们已从游徙不定转向定居生活。推动当时人们转向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人们学会建造房屋B.自然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C.人们能够掘井饮水D.原始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香料的用途广泛,可用来烹饪菜肴、配制药剂、制作香薰。在大部分欧洲人眼中,香料比黄金更加重要,是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世纪以来欧洲进入小冰河期,气温偏低且十分干燥,不适合种植肉桂、丁香和胡椒等作物,因此高度依赖产自印度、中国及东南亚的香料。在传统贸易体制下,香料需要辗转陆路和海路,或横跨中国及欧亚草原,或途经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后进入地中海,最后才能抵达欧洲,耗时极长且运费高昂,一路上香料要在不同商贩手中转手十余次,每次转手都会使价格飙升。阿拉伯人为了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还隐瞒各类香料的原产地,以便坐地起价,攫取大量财富。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切断了亚欧之间历史悠久的陆路香料贸易通道。为满足本国对香料的需求,欧洲国家纷纷寻找新的海上航线。

——整理自【美】劳伦斯·贝尔格林《黄金、香料与殖民地-转动人类历史的麦哲伦航海史》

材料二   17世纪的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贸易中心,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都争相进入东南亚,设立贸易据点,以谋求殖民扩张和商业利益。除了直接同当地商人进行香料交易之外,欧洲国家还在东南亚设立贸易公司,通过垄断贸易和殖民政策,获得了更大的利润和控制权。例如,17世纪20年代荷兰通过血腥屠杀独占班达群岛,垄断了肉豆蔻的生产;17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毁树政策提高香料售价,并获得了丁香贸易垄断权。自此荷兰在世界香料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整理自金祎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欧洲国家开辟香料贸易新航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世界香料贸易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料贸易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唐宋时期地税纳税截止时间表。据此可知,这一变化客观上
朝代
纳税截止时间
唐代“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
宋代
黄淮地区“夏税”八月五日,“秋税”十一月十五日
南方地区“夏税”七月十五日,“秋税”十二月十五日
A.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B.减轻了农户的额外负担
C.拉大了南北方经济差距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8 . 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着力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一变化
A.调动了个体农户的生产积极性B.着眼于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深化了经济所有制结构的改革D.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9 .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一变化表明
A.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B.历史真相还原需要考辨史料
C.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解释呈现客观性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瓦解B.法家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的建立D.儒家思想的影响
2022-08-08更新 | 4316次组卷 | 33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