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以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史学界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基本线索等方面的理论创造获得了一批很有意义的成果。这些研究(     
A.有助于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B.源于“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提出
C.表明中国史学研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D.改变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明”最初指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憧憬。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被视为世界文化史或文明史的开山之作。伏尔泰主张放弃以往历史中对偶然事件的叙述,而保留其中描写风俗习惯的材料,从而把杂乱无章的东西构成整幅连贯清晰的图画,并“力图从这些事件中整理出人类精神的历史”。在伏尔泰看来,人类精神的历史展现了从蒙昧到启蒙即文明的发展过程,所有民族概莫例外。为此,他不仅叙述了欧洲史,还叙述了中国、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亚洲民族的历史,其文化史或文明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视野。伏尔泰借自然规律论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大海不可能覆盖于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上,那样的看法是同万有引力和流体静力学定律相抵触的。”

——摘编自徐浩《西方文明史比较中研究范式的转变》

材料二   “现代化范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但此后至40年代“革命史范式”占据了史学界的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陈旭麓等历史学家对“革命史范式”的主要线索提出了质疑,“现代化范式”进入复兴时期。以罗荣渠、章开沅为代表明确了“现代化”概念的含义,以现代生产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国际性整合等综合标志对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大变革给予新的客观定位。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政治史独霸的地位,兼顾了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外交史、科技史、妇女史等领域的研究,还开辟了城市史等新的研究领域。现代化研究的开展,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引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如“非农业的相对迅速增长,商业化和国际市场联系的日益密切,积极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增长,城市化及与此相应的人口流动,多层次的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收入分配渐趋协调平衡,组织与技能专业的专业化与分衍;科层化的发展,群众政治参与程度的增进,国民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的提升等等。”

——摘编自康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历史观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研究“现代化范式”复兴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

材料 以下是方志远著《国史通鉴》丛书部分书名,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及明清卷还在整理之中。

天下大势:远古先秦卷
山河万里:秦汉三国卷
乡关何处:两晋南北朝卷
……
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给即将出版的后续著作拟定一个书名,并说明拟定的理由。(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1-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韩非子》

孟子、荀子虽然对儒家思想加以发展,但他们这种以“仁义道德”统一天下的思想主张在战国争霸时期终究是纸上谈兵,不能适应战争兼并的形势……由于商、韩思想是将以“富国强兵”为基本目标的功利追求通过“尚农战”、“重赏罚”等突出强调功利予夺的制度性、操作性中介与“君主专制”紧密联系起来,既是商鞅、韩非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战国政治的重要特点。

——摘编自乔健《从“重礼义”到“尚功利”——中国君主专制体制形成的一条重要线索》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法国于1804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摘编自王贵水《一本书读懂法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韩非的政治主张,指出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之争法家取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国民法典》基本原则。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简要比较中国《唐律疏议》与《法国民法典》本质上的差异。
2024-0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947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91苏联解体
1993欧洲联盟成立
2001上海合作组织诞生
2010中国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编制

材料二   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1)据材料一,简述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024-01-01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科研组织与技术进步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二   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大科学”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
2024-01-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 特点、特征类非选择题 (含答题模板)-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茶马古道与文物保护】

材料一从考古文化遗迹看,4000—5000年前西藏昌都地区就已经存在大型古人类聚落遗址,其中包含着部分川西、滇西北地区原始文化因素和特点,与周边地区的原始文化发生了广泛的联系和交融。唐朝时吐蕃政权不断向周边部族扩张,公元7世纪,吐蕃势力逐渐深入和影响滇西北和西洱河地区,并于唐调露二年在塔城设立神川都督府。在此背景下,佛教沿滇藏茶马古道由吐蕃传入南诏统治地区,并以南诏传统宗教文化为基调,形成了独居特色的阿吒力教、东巴教等等。明初,中央王朝视木氏统治势力为防御和抵抗吐蕃势力的依托而大力扶持,木氏历征战而将统治范围扩大到滇西北、藏东南和川西等广大藏区,并实施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政策。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随着改土归流在滇藏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深入推进和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成为主流,其程度与范围远大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相交融。

材料二文化遗产廊道理念源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日益受到国际遗产保护届关注的保护遗产新思维与新战略。此理念以特定的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滇藏茶马古道上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遗产资源。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茶马古道及古道上珍贵遗产迅速衰竭,古道在邻近地区被人为割裂,造成古道遗产内在的历史和文化联系性断裂,破坏其文化的整体性。面对滇藏茶马古道令人堪忧的保护现实,文化遗产廊道区域化、整体性保护思想契合了古道保护的内在诉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滇藏茶马古道下民族交融的条件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滇藏茶马古道面临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8 . 世界史及其编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上,以马克思“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的论断为基础,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同时,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贡献更加半富多彩和完整。

以近代为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参考近代部分,联系教材目录,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下)》古代、现当代部分的编写如何破除“西方中心论”。
2023-11-12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以察举天下非法”,“乘车奏事,居靡定处”,通过听、问、看、访、测、察等方式获取问题线索,了解地方郡国守相的治政情况,但不干预他们的事务,更没有罢黜的处置权。汉武帝的上述措施(     
A.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B.完善了中央监察体系
C.保证了地方吏治清明D.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时期,邦国内部血缘关系很大,各邦各族采取同族人聚居的单纯组织方式,这种聚居方式凝聚成一股邦族延续生存的强烈自我意识。受血缘关系的影响,不同邦族间会产生很难消弭的文化心理隔阂,此疆彼界,互不相容,不同邦族间也会由于各种原因组成各种联合,但只限于外部联合,很难使各自的势力深入对方组织内部。作为基本的存在单位,各邦各族仍是独立的单元,因此,各邦各族独立自存又难于相互接容,致使邦国林立的局面长期存在而难以结束。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个非周族群都以政治上的从周感超越了之前的“我族”心理与认知。或者说,周朝所建立的“单血缘支配的社会”超越了每一个族群中血缘组织的力量,以分封制的形式贯彻了王权政治至高无上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统一政治认同下,每一个血缘邦族的“小我”力量弱化,一个政治体推动的“华夏”建立起来。

——摘编自乔传宁《周秦时代政治变革与族群认同关系研究——基于宗法分封制向君主集权制转变的线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时期国家形态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影响。
2023-12-0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