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41 道试题
1 .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到战国时期政府才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这一变化主要服务于(  )
A.军事战争的需要B.社会秩序的维护
C.官员选拔的便利D.专制皇权的加强
2023-12-2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中西方法律教化与基层治理(5大核心考点+90道高频考题)
2 . 唐人杜环在其《经行记》中记载,当时大食国都城亚俱罗有“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阫、吕礼”。这一记载说明,唐代(     
A.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B.国人在国外处于低下的地位
C.向阿拉伯地区进行移民D.手工业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2023-12-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4大核心考点+70道高频考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它是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所进行的一场改革。它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实行的措施,是两千多年来封建统治阶级第一次迫不得已而充当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利用国家权力进行的破坏封建体制的改革。”这次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奖励实业B.派遣留学生C.编练新军D.加设经济特科
2023-11-20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中西方政治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02(15大核心考点+150道高频选择题)
4 . 从春秋到战国,儒家、法家争论不休。儒家主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而法家主张“法不阿贵”、“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上述言论表明儒法之争的实质是(       
A.敬天保民B.富国强兵C.德治与法治D.人性的善恶
5 . 秦简对秦法律的研究,意义重大。其中有规定:“毋敢以火入臧(藏)府、书府中。吏已收臧(藏),官啬夫及吏夜更行官。毋火,乃闭门户。令令史循其廷府,节(即)新为吏舍,毋依臧(藏)府、书府。”这一规定是为了(     
A.适应官府文书安全与保密的要求B.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避免政府在火灾中遭受财物损失D.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6 . 11至13世纪不仅是西欧教会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王权与教权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随着教会权利向世俗国家的渗透,教权俨然成为支配国家的强大势力之一。这说明西欧(     
A.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衰弱B.教会控制了社会财富
C.民族国家形成任重道远D.教权和王权始终对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晋国赵氏对亩制进行了改革,以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大亩制取代了周代的百步为亩。后来商鞅在秦国变法,废井田,开阡陌,采用的就是这种新亩制,并以“一夫力余,地利不尽, 百亩给一夫”。由此可知(     
A.当时小农经济尚未形成B.采用大亩制适应时代变革
C.商鞅侧重培养地主阶层D.秦国农业生产力高于别国
8 . 与正统的儒家天下观并不完全相同,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朝皇帝提倡包容性,认为所有民族最终都将纳入中国,他们的帝国理想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游牧民族,异域外来者也可以融合。上述主要反映出盛唐(     
A.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B.民族交融的空前加强
C.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D.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
9 .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在位时期规定的(     
A.康熙B.雍正C.乾隆D.顺治
10 . 1896年6月12日,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推广学校折》。他认为“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与西人交涉,而不能尽知其情伪,此见弱之道也。欲求知彼,首在译书。”李端棻的言论从侧面反映了(     
A.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
C.中西文化冲突的加剧D.西学东渐进入新阶段
2023-09-28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