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42 道试题
1 . 20世纪20年代,甘地认为“印度的得救在于抛弃它五十年来所学到的东西。铁路、电报、律师、医生等都必须丢开”,并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甘地这一观点旨在(       
A.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B.竭力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倡导过简单而淳朴的生活D.挽救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危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财政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其中同治朝的变动则占据特殊的重要地位。关税作为最具扩张性的税种,按照一定的比例征之于货物或船只,与财政税收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同治时期的常关税征收受到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关税侵占的深刻影响,但仍有起色;洋关税征收则异军突起,成功扭转了咸丰时期关税征收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关税和厘金收入均超过田赋,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从根本上改变了清朝旧有的以田赋税收为主体的农业型财政税收结构,开始向以关税和厘金为代表的商业型税收结构转变,这一过程可以称为清代财政的近代化转型。从这种角度来看,“同治中兴”在军事成就之外,也有着强有力的财政数据支撑。

——摘编自倪玉平《晚清财政税收的近代化转型——以同治朝的关税财政为例》

材料二   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诞生为标志,新中国财政体系随之建立起来。在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管理机构并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之时,面对当时饱经战火摧残,几乎处于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财政主要担负了两个方面的任务:筹集并支付巨额的军政费用,以消灭残余敌对势力、接收旧政权的人员和维持新政权的运转;治理通货膨胀和整顿生产生活秩序,尽快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政府推出统一财经工作、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的巩固以及各方面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摘编自高培勇《新中国财税体制的演进历程、历史逻辑及时代潮流》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晚清同治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状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同治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状况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 . 下表反映了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在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带动下世界性商品流动的部分情况,据此可知(   
关于1570-1649年间抵达马尼拉之中国商船数量与运回白银数量统计表

年代

船只数

输入白银(万两)

1570——1579

75

28.5

1580——1589

234

88.9

1590——1599

185

70.3

1600—1609

274

104.1

1610—1619

273

103.7

1620—1629

237

90.1

1630——1639

368

139.8

1640——1649

181

68.8

A.西班牙霸主地位得以延续B.在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
C.明清时期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刺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023-07-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2年,苏联官方以赫鲁晓夫名义公开致美国领导人的信件写道:我们将从古巴撒走我们的导弹,而你们也要从土耳其撤走你们的导弹,苏联将保证不入侵或不干涉土耳其的内政,美国也应该对古巴作出同样的保证。由此可知双方(   
A.国家利益上的一致性B.排除了任何武装斗争
C.竭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D.结束冷战对抗的局面
2023-07-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建立后,国内局势不稳,倭寇时常登陆骚扰,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四年下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其海禁旨在通过禁止民间的海上互市,以隔断海商与倭寇的联系。永乐时期,政权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决定派遣郑和率舰队出使西洋诸国,以“昭示恩威,扩往圣之鸿规,著当代之盛典,舆图开拓、万善咸臻”。郑和下西洋虽然有经略西洋的明确意图和实践努力,但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制约,缺乏发展海外贸易的明确主观动机。然而在客观上,郑和船队在下西洋过程中广泛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正统(1436-1449年)以后,随着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劫掠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延开来。此时的明朝政权只有以海禁政策来应对内外危机了。通过接连的禁令,海禁政策之严厉很快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摘自孙海峰《略论明朝的海洋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洋政策的特点。
2023-07-27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21年4月,苏俄政府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 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收集额4.23 亿普特低了很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这一变化说明了(   
A.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B.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C.农业集体化取得了较大成效D.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实施
2023-07-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享有的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它早已在基本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方面占据领先地位。由于英国的保存林正被耗尽,它很早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利用煤来冶炼铁。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英国的宫廷支出和军费支出较法国的低,因此,英国征税较少,政府的财政状况较好。此外,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打破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得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了很大一批实验家和发明家,而他们的节俭则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而不是为奢侈的生活挥霍掉。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下册

材料二   从19世纪开始,工业国经历了一场“人口过渡”(demographic transition)的社会变革,即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转换。步入工业社会,人口出生率开始显著下降,短期内,由于死亡率的下降要快于出生率的下降,因此工业社会的人口还在持续增长。


       已婚夫妇选择生育更少的后代,因为在工业社会,养育后代的成本要高于农业社会,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儿童死亡率的大为降低意味着任何出生的子女都能够活到成年。无论如何,在西欧、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人口过渡与工业化相伴而来。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开始工业国出现“人口过渡”的内涵,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023-07-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关于秦汉时期的奴婢身份,长期以来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奴婢不入主人家户籍,只作为财产登录在财产簿上。有人认为奴婢入主人家户籍。后据里耶秦简户版K27等出土文献可知,私家奴婢是登记在主人家户籍下的。这说明(   
A.实物史料能推动历史研究发展B.历史认识具有较大主观性
C.历史结论必须由多重史料证实D.文献史料的史学价值不大
2023-07-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开放共赢的全球治理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学术界将此现象称之为“再全球化”。“再全球化”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     
A.消除零和博弈的传统观念B.改变世界发展不平衡状态
C.摒弃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D.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
2023-07-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示范性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20世纪60—80年代,经互会成员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时间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重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比重
20世纪60年代12%19%
20世纪80年代14%—17%27%—33%
A.意识形态的对立逐渐淡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C.国际经济新秩序完成重建D.东西方国家关系趋向缓和
2023-07-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示范性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