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变法成为必然潮流,其根本动因是(     
A.中原周边戎狄蛮夷产生华夏认同观念B.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推动上层建筑变革
C.激烈的兼并战争促使诸侯国富国强兵D.新兴士族纷纷提出自己政治上的诉求
2023-04-09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主张体现了(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23-04-09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视角的转换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则可以是变化和多样的。

视角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视角二近二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到191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 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视角一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到1919年间的哪些事件做出较高的评价?(举两例)
(2)按照视角一二,有那些历史事件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2023-04-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研究者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12人、左丞相9人,其中非秦国人占到丞相总数的60%以上。此材料可说明(     
A.商鞅变法十分彻底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
C.秦国重视招揽人才D.旧贵族势力严重削弱
2023-04-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以反封建为主要目的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具有强烈反帝爱国倾向的义和团运动都因诸多原因而失败,从运动力量上反思,两场运动失败的共同之处是(     
A.没有先进阶级的正确领导B.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C.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
2023-04-09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A.西方国家完全的殖民地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资本主义化的社会D.英法美三国的附庸国
2023-04-08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北宋在中央设“二府三司制”,作为宰相办公机构的“中书门下”(政事堂)行使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军事上,枢密院有调兵权而不统兵,禁军机构“三衙”实际统兵却无权调兵;在地方,“路”一级设置四个平行机构(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州”一级在知州(知府)之外增设通判。这种制度设计主要追求的是(     
A.中央加强皇帝专制,地方分权自治B.实行崇文抑武方针,抑制武将割据
C.各权力端相互制衡,防止一方擅权D.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六部相互制约
2023-04-08更新 | 36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中国现行之政治,可以数语赅括之曰:无论为朝廷之事,为国民之事,甚至为地方之事,百姓均无发言或与闻之权;其身为民牧者,操有审判之全权,人民身受冤抑,无所吁诉,且官场一语等于法律,上下相蒙相结,有利则各饱其私囊,有害则各委其责任。婪索之风已成习惯,官以财得,政以贿成。间有一二被政府惩治或斥革者,皆其不善自谋者也。然经一番之惩治或斥革,而其弊害乃逾甚。……夫满政府既借苞苴(bāo jū,指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引申为馈赠的礼物)科敛(摊派聚敛)、卖官鬻爵以自存,则正如粪土之壤,其存愈久而其秽愈甚;彼人民怨望之潮,又何怪其潜滋而暗长乎!

(备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清政府悬赏通缉。18969月,孙中山抵达伦敦,被清政府特务缉捕,囚于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后得友人相助而获释。《伦敦蒙难记》是孙中山对这一经历的英文记述,1897年在英国印行,后译成俄、日、中等国文字。)

——孙中山:《伦敦蒙难记》,《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6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831日),《孙中山全集》第1


(1)阅读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眼里清朝统治存在的问题,孙中山认为滋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2)面对材料一中清朝统治的问题及根源,材料二中孙中山开出了怎样的“药方”?指出这一“药方”未达成的预期“药效”,并分析未达成“药效”的原因。
2023-04-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并举,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下述哪一史料记述能够体现这一特点(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
B.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孟子·滕文公上》)
C.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D.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2023-04-0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知音》是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老电影,讲述了云南督军蔡锷被袁世凯以高官厚禄拉拢进京,以期助己复辟。而对袁世凯媚日卖国和复辟行径心存激愤的蔡锷,却在“知音”小凤仙相助下摆脱袁氏监视逃离京城,回到云南举起反袁大旗的传奇故事。《知音》的历史背景是(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府院之争D.护法战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