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1 . 下图是l9世纪5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图,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厘金: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设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征约百分之一的税)
A.政府强化对关税控制B.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逐步减轻
C.农耕经济的持续衰退D.商品经济发展和通商口岸增加
2 . 早在1944年,罗斯福就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的演讲中提及,(美国)“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杜鲁门则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而苏联在战后则以保卫国家安全特别是其西部边界的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将本国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并在东欧建立“安全带”。这表明(     
A.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建立B.欧洲成为美苏争夺的核心地区
C.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D.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是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这样的实际决定了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可用于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是一次失败的探索B.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道路十分曲折
C.苏俄政府应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符合苏俄的国情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以及“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支。

这些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南亚次大陆,取代了婆罗门教,获得广泛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其定为国教,并派遣僧侣向外国传扬,中经迦腻色迦王尽力提倡,公元56世纪达于极盛。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南亚次大陆的部落大部分进入国家形成时代,出现大大小小20多个国家,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6国,这些国家间不断发生冲突、兼并,使社会各阶层深感不安,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精神依托与出路。当时正在兴起的政治上、经济上占有实权的奴隶主官僚、商人,也要求改变婆罗门垄断的局面,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动荡的社会中,佛教以它的“中道”主义取得社会的支持。

——摘编自朱锡强《佛教在印度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在印度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自俄乌冲突以来,全球谷物、植物油、化肥、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供需出现失衡,价格暴涨,严重扰乱了全球粮食市场和能源贸易。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已增至50年来新高,占全球经济总量86%的143个经济体增速也出现明显下降。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构建人类命运共体的必要性B.发展中国家是战争的主要受害者
C.国际社会的双向交流已式微D.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
7 . 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失衡,重工业比例过大等弊端,从农业方面着手改革,用农产品采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少农副产品生产指标数量;鼓励庄员发展畜牧业等副业。这些措施(     
A.充分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B.保证了社会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有利于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 .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由基本投票权和加权投票权组成。基本投票权每个成员国都一样,而加权投票权与各国所缴的份额成正比,美国作为IMF的最大股东,具有17.69%的份额,这一优势使其对IMF的重大决定拥有了几近于单边的否决权。据此可知,IMF(     
A.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帮助很小B.有利于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适应了美国经济扩张的需要D.促使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
9 . 下表是1870—1913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情况,据此可推知(     
项目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70~1913年工业生产增长倍数1.31.94.6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4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245
A.二十世纪初英国丧失霸主地位B.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C.世界大战爆发具有一定必然性D.大国竞争推动技术进步
10 . 下表是1913~1918年英、法两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两;指数:1913=100)。由此可推知,当时(     

年份

英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4951471

93.4

1917

51989135

536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1568858

29.6

A.中国经济已摆脱对列强的依赖B.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C.辛亥革命的反帝政策效果明显D.一战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