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1 .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的这段记述反映了元朝(     
A.民族交融盛况空前B.边地推行笼络之策
C.实施猛安谋克制度D.行省制度普遍推行
2023-04-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不能反映下图所示历史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A.儒学复兴B.民族交融
C.江南开发D.政权分立
2023-04-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这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而导致的错误是(     
A.“反右”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D.“两个凡是”
2023-04-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道家、佛家、儒家思想兼容并包,而且出现了一些享有“圣”誉的杰出人物,比如以下选项中的“医圣”“书圣”“诗圣”“画圣”(     
A.张仲景             王羲之       杜甫       吴道子
B.华佗             王羲之             白居易             顾恺之
C.孙思邈          张旭            李白          赵孟頫
D.李时珍             颜真卿             孟浩然             董其昌
2023-04-0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朱元璋曾明令朝臣,“西洋锁里,世称远番,涉海而来,难记年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写的《西洋番国志》记载:“永乐初,敕遣中外重臣循西海诸国昭示恩威,扩往圣之鸿规”。梁启超认为,郑和下西洋是“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从上述史料述评来看,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是(     
A.宣扬国威,招抚远夷B.耀兵异域,征服远夷
C.厚往薄来,救济西洋D.主动出击,拓展海疆
2023-04-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清朝康雍乾三朝奉行乾纲独断,“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以下各项政治举措中,无法体现康雍乾三朝乾纲独断的是(     
A.废宰相设内阁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密折制度D.审问地方政务
2023-04-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北宋仁宗时期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火袍火药法、毒药烟球火药法、蒺藜火球火药法,被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誉为“最古老的(火药)配方”。北宋时期,设在开封的“广备攻城作”下设的21个作坊中,有专责火药生产的“火药作”。由此可见,北宋时(     
A.民间已经掌握了火药配方技术B.火药已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C.火炮已成为海运中的护航设备D.火药已传入西方用于殖民扩张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以为国家取士之制,比之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才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

材料二   比之唐代取士以不严防弊为常态,而致举子“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上启陈诗”,以求“咳唾之泽”,和“贵戚纵恣,请托公行”,以及由此而来的“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则宋人用严立隔绝以成其“无情”和“至公”,立意正在于抑制权势对于科举取士的支配与影响,从而提防权势转化为科举取士中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国强《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

材料三   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王朝南北方籍进士、状元统计表

1   北宋南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

时间

960977

9981020

10211063

10641085

10861100

11011127

北方占比

38.42

18.63

12.49

6.61

5.17

2.86

南方占比

61.58

81.51

87.51

93.39

94.83

97.14

2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南北方籍状元人数

地区

五代

北宋

南宋

合计

北方

40

6

28

0

6

11

8

11

10

120

南方

18

10

24

37

0

0

2

77

69

237

———摘编自乔亦婷《宋代进士的时空分布及成因》等资料

材料四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宋代比之唐代,科举取士有了哪些进步?这些进步背后的经济和政治因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以后我国人才分布呈现出的新格局,并以唯物史观分析成因。
9 . 新中国成立后,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之下采取了多种外交方略。其中一项是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而是先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各项特权,坚持完全实现中华民族在主权上的独立解放。这一方略是(     
A.“不结盟”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 . 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一历史观点,具有统摄性的证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     
A.始终肩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B.领导敌后抗战大力配合正面抗战
C.收复了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D.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