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1 .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产生的巨大影响为(     
A.为纪念这些运动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B.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表示,要以中华民国国民的身份致力于两件事,一是享中华民国“国民之自由”,一是尽中华民国“国民之本分”,即发展实业,为实现全民共享幸福和安乐打基础。1923 年以后,他认为,在辛亥革命以后十二年之中,人民不但是没有享民国的幸福,并且年年都是受痛苦,“就是由于革命没有成功”,“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

——摘编自胡雪莲、邱捷《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抗战时期国民党认为纪念辛亥革命就应“完成辛亥革命之目标,发扬辛亥革命之精神”, 因此“吾人必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始可谓完成先烈( 指辛亥先烈) 之志事”。国民党认为要完成中国革命应从辛亥革命中吸取教训,“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

中共把抗日战争视为辛亥革命事业的继续,认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把各方革命力量组织联合在一起并能互相尊重、互相策勉,“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正是目前中国所极端需要的”。辛亥革命的惨痛教训,却可以为中国的民族抗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必须发动广大民众起来参加战争”,不能因为日军暂时优势而发生动摇的妥协倾向。

——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思想认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纪念辛亥革命”认识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他们形成一定共识的意义。
2023-01-12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化·中国精神

我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多源性与统一性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唐朝所受域外文化影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的影响有哪些?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地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

上述这些情形,就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的新的变化的又一个方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的侵略行径,如何理解毛泽东这段论述?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一个月元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


(4)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曾经的奇迹,它还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哪些精神指引?
2023-01-0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早在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人便利用酒歌(soklia)纪念哈默迪乌斯和阿里斯托格同两位英雄,称他们杀死了僭主,让雅典的法律变得平等。酒歌是会饮中最后被演唱的诗歌形式,只有精英中最有才学的人才有资格吟唱。这种在酒歌中歌颂诛杀僭主者的传统,一直被保留到公元前5世纪末期。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受贵族政治文化传统影响B.注重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C.反对僭主成为公民的共识D.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大事记(节选)

时间

事件

1951.8

甘肃省第二次代表会议在兰州举行,重点讨论土改问题

1954.4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战文

1956.12

全省共建成农业生产合作社19 098

1958.9

全省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高潮

1960

兰州炼油厂首次生产出95号航空汽油填补了国内空白

1961.3

敦煌莫高窟、愉林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10

兰州铀浓缩厂投产成功为我国第一颗厚子弹提供了合格的结材料

1977.12

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兰州举行

1979.1

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十个问题的试行规定》

1982.7-

1982.8

尼油尔国王和王后在甘肃进行友好访问这是外国国家元首首次在甘肃访问

1986.10

甘肃省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50周年暨会师纪念塔落成典礼大会在会宁县举行

1987.12

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9.9

省委《党的建设》编辑部召开全省"底洁奉公好党员"表彰大会

1992.9

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在兰州隆重开幕

2010.1

我国首个重离子治癌中心在兰州开工建设

2020.3

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正式投入临床治疗

——根据《建国五十年甘肃大事记(1949826日至19999月)》与《中国共产党甘肃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一2021年)》整理而成


从材料中任选三条或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7-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巴黎公社失败后,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在纪念公社的战士,这一伟大事业不仅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中得到重新阐释,还在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2023-07-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66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省北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世界体育报》报道,南美足协主席多明格斯邀请梅西参加“南美解放者杯”赛事,因为这是梅西唯一还没赢得过的国家队奖杯。该赛事是为了纪念(       
A.华盛顿B.玻利瓦尔C.提拉克D.扎格鲁尔
2023-07-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并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认识有利于(     
A.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B.完全消除国际矛盾分歧
C.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D.实现全球经济共同繁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时,苏维埃这种组织形式很快重新出现并蔓延开来。在1917年3月,全俄国已经有600多个苏维埃,其中多数为工人代表苏维埃,还有大批的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并且有不少联合形式的苏维埃。因为苏维埃是广大劳动者自己选举出的组织.他们深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为是在和专制政权斗争中产生的组织,苏维埃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武器,尤其是士兵代表苏维埃直接就是革命的武装力量。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俄国实际上存在着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摘编自郭春生《列宁时期苏俄政治体制的创建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选择了苏维埃作为唯一可能的政权形式,并通过苏维埃把政权全部交给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劳动者手里。1918年1月,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把苏维埃政府改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政府”。列宁认为,“这次代表大会巩固了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政权组织,为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画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路标”。

——摘编自张小芳《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后俄国选择苏维埃政权形式的原因。
2023-07-13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