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长征是一部中华民族凉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2016年是长征胜利
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确定的国家级纪念日

纪念日日期历史由来通过时间
抗战胜利纪念日93194592日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93019499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20148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国家宪法日124中国现行宪法在1982124日正式实施20141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4日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公祭日121319371213日日军攻陷南京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编自吴唯佳,程思佳,于涛方《中国国家祭祀及国家纪念地传统追溯初探》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级纪念日”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6-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四)-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下表反映了端午节俗的演变

时期地域纪念人物农历五月初五的习裕
两汉以前中原、长江中下
游、吴越等地
待考证源自先秦的夏至节,主要有祭神、采药、挂艾叶、祈求丰收、禳除灾害等活动。
两汉山西部分地区介子推(割股啖君)西汉时,确定了端午仪典,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主要有采兰沐浴、系五色丝、用桃木板辟邪等穰灾祛害、祈祝平安等活动。
苏南、浙北伍子胥(忠贞贤能)
绍兴曹娥(孝女)
梧州陈临(勤政爱民)
许多地区屈原(爱国爱民)
南朝南方屈原主要有吃粽子,系五色丝、竞渡等活动。
隋唐全国屈原端午节俗大体定型,主要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射柳等活动。

——据蔡靖泉《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午节俗历史流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端午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通过艺术团出国演出、文化人士互访、围棋交流等形式主动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还为非洲国家培训杂技演员,扶植建立杂技团。此外,新中国还举办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活动,并在英国、德国等地举办画展等。这些举措(     
A.打破了意识形态对外交影响B.践行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政策
C.受制于两极格局的政治环境D.拓展了走向世界的外交路径
6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政府当初以“以工代兵”为计划,以此来达到参战的目的,十几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最终一战以协约国胜利告终。中国作为协约国一员,能够以战胜国的身份跻身于巴黎和会和十几万华工的英勇表现是离不开的。也因此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日本四处散播谣言,指责中国在宣战后一心内讧,宣而不战,没有资格参加会议时,中国代表陆征祥闻言立马驳斥日本,说道:“于外长任内,准法使康悌照会,批准惠民公司华工出洋,欧战时在战线中之华工二十万人,掘战壕,搬炮弹,制枪子,无论后方前线,华工均奋勇当先,中国何负于协约?”

——摘编自吴琼《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

材料二:英国人视华工为低人一等的苦力,甚至认为华工是不成熟的儿童。英国国会档案记载,华工“比其他有色种族的劳工担当更大的风险”。虽然他们为英法两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却连几块小小的军功章也未得到。1917年5月,来自法国哈维尔港的一份治安报告指出,当地部分法国人对华工不友好,他们甚至聚众反对当地的华工。

1988年法国总统代表保罗·基莱斯在华工纪念仪式上,不仅为华工纪念铜牌揭幕,且向两位健在的华工颁发了法国级别最高勋章——“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成为一战华工纪念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17年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并纪念一战中的中国劳工……

——摘编自张岩《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语境变迁与意义重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政府“以工代兵”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对华工态度的变化。
7 .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产生的巨大影响为(     )
A.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以示纪念B.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
C.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2023-07-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的话,那么文艺复兴则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进军,是人们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它促使了人的觉醒,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中打碎神学奴役枷锁,解放人性行为,便不可能出现18世纪的“争取人权”的口号。从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个性和自由意志到启蒙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是一个发展过程,从争取人性、人权到提倡“主权在民”,也是一个发展过程。两者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伟大斗争,而且有一些共同点。当然,二者在内容和要求上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例如1415世纪时,人们在政治观上主张强化王权,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而18世纪末则坚决反对“朕即国家”。

——摘编自对明翰《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之上的,无产阶级的目的就是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应努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启蒙运动的内容。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说明该思想是如何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9 . 某班学生准备纪念一位伟人,他们的笔记本上有“16岁远赴法国留学、千里跃进大别山、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等关键词。据此可知,这位伟人的贡献有(     
A.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带领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
2023-06-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六次登上《时代》封面。从《时代》封面看周恩来,就像在观看一部由美国人为周恩来拍的蒙太奇式的老电影。那么,在这面“西洋镜”里,周恩来是什么样子呢?

序号时间主题《时代》记者对封面人物的描述(或评论)
第一次1951618“共产主义者周恩来”“政治上暴虐的统治者,外交上听话的仆从,经济上无能的领导者”。
第二次1954510“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第三次19641113“周恩来受到苏联柯希金的欢迎”一个月之前,周恩来还被俄国人骂作“黄色危险、真马列主义的无耻堕落者,可恶的托派路线偏差分子和分裂者”,但现在周恩来不计前嫌来到莫斯科,“他谨慎、冷静得像是个来拆除炸弹的人”。
第四次1971118“中国人来了”1949年到1971年,中国用了22年时。
第五次197236“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尼克松与夫人一起游览长城,观看中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把这几个画面巧妙分割开的正好是一个黑色的“友”字。
第六次197523“胜利属于周恩来”“自194910月以来一直担任总理的周恩来,在70岁(实为77岁)高龄再次连任此职,不是简单的事情。”“重新安排老-.辈革命党人的工作,在许多方面说来,是公正的,也是适当的。”

——摘编自《人民网—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1)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与第一次、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周恩来登上《时代》封面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要能够解释《时代》记者的描述和评论)。
(2)在周恩来第三次登上《时代》封面的前一个月,中苏两国各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是“上天”,苏联是“下台”,不但震惊了世界,也使中苏关系迎来一个恢复和改善的契机。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写出这两件大事所指的分别是什么,并据此用一句话准确概括1964年11月周恩来苏联之行的政治意图。
2024-02-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