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4年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使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进一步的怀疑……与五四爱国运动同时,德国、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响应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西欧、北美、日本批起了工人罢工的怒潮,亚洲各图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国人民深深感到这些斗争与中国的反帝反军阀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迅速引起了中国多数先进知识分子的进一步重视。与“五四”前只有李大钊等极少数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同,在“五四”后,迅速形成了一个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开始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初步运用它探索中国社会根本改造的方向和道路。

——摘编自张德旺《新编五四运动史》等

材料二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出了完整的建党理论。列宁认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政党不但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而且要支持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列宁从俄国革命实际出发,将工农联盟确定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为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革命和开展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具体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强大思想动力。

——摘编自徐作辉《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影响》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两例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表现。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进程中积累的经验。
2023-06-01更新 | 236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下第15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1939年3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提议将5月4日确定为“中国青年节”,得到党中央的批准,随后青救会组织了多场纪念“五四运动”的集会。5月,毛泽东等领导人出席“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这些做法
A.利于争取团结广大进步青年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D.实现了党员结构的不断优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7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材料二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再奏: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数十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伺,岂能我待。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四   北洋时期,文官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分别由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和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主持进行。两个典试委员会均于考试之前由大总统临时任命,考试结束后即予撤销。应试高等考试需有3年以上高等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或通过普通考试及格分发学习期满之男子;应试普通考试需有技术学校以上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经甄录考试及格或曾任委任以上文职之男子。高等考试中第1试为国文,第23试,依其报考的专门学科分别考试不同科目。普通考试第1试为国文,第23试分行政职与技术职分别考试。行政职考宪法、现行法令之解释、策问、文牍,技术职按照应试人之学科分别考试技术科目。

——武乾《论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材料五   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法》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行政规模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员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

材料六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吸收了科举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

——以上均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

材料七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将此前以各系统、各部门为主的分散考试改为统一组织的考试。针对干部人员范围过于庞大、缺乏分类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不同类别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8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也随之确立。

——摘编自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材料八   国家制度是由该国社会性质和该国历史文化传承特点决定的,是由该国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没有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各国具体历史条件而普遍造用的国家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国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中国大地,蕴含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国家虽然有社会治理的职能,但国家制度又具有阶级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摘编自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说明袁世凯等人对科举制的态度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基本主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点。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8)根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8-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07·选必一第0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提到:“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国。这社会的国家,绝非他国所能及的。”材料反映孙中山认为中国
A.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B.应该实现民生主义纲领
C.百姓不应该向政府纳税D.必须推行扶助农工政策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5 .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022-06-14更新 | 5364次组卷 | 50卷引用:纲要上第2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时,苏维埃这种组织形式很快重新出现并蔓延开来。在1917年3月,全俄国已经有600多个苏维埃,其中多数为工人代表苏维埃,还有大批的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并且有不少联合形式的苏维埃。因为苏维埃是广大劳动者自己选举出的组织.他们深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为是在和专制政权斗争中产生的组织,苏维埃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武器,尤其是士兵代表苏维埃直接就是革命的武装力量。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俄国实际上存在着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摘编自郭春生《列宁时期苏俄政治体制的创建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选择了苏维埃作为唯一可能的政权形式,并通过苏维埃把政权全部交给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劳动者手里。1918年1月,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把苏维埃政府改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政府”。列宁认为,“这次代表大会巩固了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政权组织,为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画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路标”。

——摘编自张小芳《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后俄国选择苏维埃政权形式的原因。
2023-07-13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15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纪念专号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刊共收录了16位人士的题词,其中13人为一线工人,所题写内容全部是赞美劳工,崇尚劳动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激烈变化D.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群体相结合
2023-08-08更新 | 277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18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8 . 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牺牲的海军将领。光绪帝赐予他“壮节公”谥号,入祀京师昭忠祠,并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1994年,中宣部批准的邓世昌纪念馆在广州邓氏宗祠成立。2002年,邓世昌纪念小学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挂牌。这表明(     
①邓世昌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世代纪念        ②宗法制度因为政府的倡导得到恢复
③纪念英雄的方式因时代不同而多样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07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4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9 . 【街道命名与人文内涵】

街巷的命名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表4为我国部分城市街道名及命名原因:

街道名地点名称来源

先烈路

广东广州在这条不到4公里的先烈路上,分布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等多处纪念场所。

延乔路

安徽合肥1927年7月4日晚,29岁的陈延年被秘密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他拒不下跪,被乱刀杀害。1928年,26岁的陈乔年被杀害于上海龙华。这条路就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

刘家麒路

湖北武汉1937年10月,山西忻口保卫战开始,刘家麒亲自指挥部队反复冲锋,战斗十分惨烈。16日,刘家麟在前线督战中英勇殉国。刘家麟生前路过武汉时,他只在武昌的家中与亲人相会了不到两个小时。为纪念这位抗战英雄,将原日租界内一条路命名为“刘家麟路”。

金石路

陕西西安近年命名的一条新建道路,位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设有火炸药燃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由于火药研制的相关原料在古代也被称为“金石药”,故采词“金石”作为道路专名,同时寓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科研精神。

夏弦街

湖北武汉1966年“围湖造田”产生的汉阳四新国营农场在进入21世纪发展成现代化的宜居新城四新片区。片区有处由春诵街、夏弦街、秋礼街、冬书街组成四季街,多所优质小、初、高学校在此办学,街名源于《礼记·文王世子》里的“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商代的大学)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指《尚书》),典书者诏之。”

请从材料中选取2个或2个以上城市街道名,围绕“街道命名的人文内涵”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2-11-26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是近代法国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20岁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5岁获得物理,化学双博士学位。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了细菌只能来自细菌本身的繁殖,而不会凭空产生。通过实验,他还发现牛奶变酸是那些太小、不用显微镜根本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体导致的,这些微小的生物后来被称为酵母菌和乳酸菌。这些发现为法国酿酒工业奠定了科学基础,巴斯德研发的“巴氏消毒法”也被沿用至今。1882年,巴斯德转向研究狂犬病问题,几百次实验失败后,终于在1885年取得临床实验的成功。1889年,法国成立巴斯德研究所,并将研发成熟的狂犬疫苗投入使用。为纪念巴斯德对预防狂犬病所作的贡献,巴斯德逝世的日期——928日——被定为“世界狂犬病日”。

——摘编自马任义《是谁,发明了第一支狂犬疫苗?》


(1)根据材料,指出巴斯德对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进步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