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仰韶文化的扩张与激荡形成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的中原龙山文化。在其直接影响下,原来属于大汶口文化范畴的河南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了面貌接近中原文化的造律台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演进过程,与炎黄二族经过涿鹿之战进一步打击地处东部的蚩尤族的历史进程是大体吻合的。而中原龙山文化向南深入到江汉平原,则和传说中尧舜禹时期中原集团征伐三苗可以相互印证。这可用于说明(     
A.中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形成的进程B.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C.兼收并蓄政策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崛起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
2023-12-13更新 | 31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023·重庆·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高利贷的明确记载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桓子曾“假贷居贿”。西汉的高利贷更为发展,放贷人数和金额都非常巨大。文帝时,农民为了交纳急征暴赋,有物产的只得将物产半价而卖,无物产的就只得借债,“取倍称之息”。唐宋时期高利贷盛行,玄宗曾下诏限制:“比来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事须厘革。”北宋又有营债,是军官向士兵放的高利贷。《宋史》记徽宗政和二年(1112)臣僚指出的军政六弊,其一即为“举放营债”。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材料二   1715年路易十五即位,次年国家财政赤字接近1亿里弗尔。法国政府起用银行家约翰·劳,允许其开办一家银行并发行纸币,并授权他创办了一家“西方公司”,该公司股票竟能以最高达40倍的价格出售。股票热购刺激了货币流通需求,约翰·劳顺势大量发行纸币。这场冒险活动中,王室用纸币偿清了债务。但其底细很快泄露,人们争抢着去银行挤兑金币,银行印刻倒闭,许多金融家积存的大量纸币顷刻成为废纸,不少购买股票者破产。

——根据张芝联《法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19世纪7080年代初,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鹤峰铜矿等,均在上海公开招股。1881年,上海股市渐入高潮,《申报》报道,“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1882109日,原价100两的招商局股票涨至270两,原价105两的开平煤矿市价达230两,原价100两的鹤峰铜矿,市价涨到177.5两。好景不长,10月之后,股价一路狂跌,到1883年底,招商局及开平煤矿的股票市价仅60两,鹤峰铜矿市价30两。这次股票风潮后,人们视购买股票为畏途,“言及公司股票,竟有谈虎色变之势”。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经济史学论集》

材料四   1997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断了亚洲连续十几年的经济增长。香港支柱产业悉数濒危,1998年GDP出现多年未有的负增长。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力挽狂澜,果断采取措施,牢牢遏制住了经济下滑。在香港最困难的日子里,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稳定;内地放宽访港游客限制,使香港旅游业最先从危机中恢复过来。中央政府多次表示在必要时将动用国家的外汇储备帮助保卫港元,对投机势力形成强大震慑。香港对抗狙击金融危机取得胜利,到1999年第二季度,香港经济终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走上了复苏之路。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高利贷的主要危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政府起用约翰.劳的目的,以及这场“冒险活动”给法国造成的恶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股票风潮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后果。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对香港金融危机的优势。
2023-12-02更新 | 1123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作为浙江宋韵文化的地标,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建筑复原方面,可谓面面俱到。比如《思陵录》记载德寿宫“正殿五间、朵殿两间,各深五丈。内心间阔二丈,次间各阔一丈八尺……。”考古也出土了一些建筑基址、建筑构件,这些记录和发现首先提供了德寿宫的部分原貌。有些内容没有记载,比如飞檐起翘多高、上面装什么脊兽……如何复刻,除了《营造法式》和现存宋代建筑,宋代绘画成为交叉考证的依据。由此可知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A.完全复原了南宋时期宫殿的景象B.已具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
C.复原过程中采取的是二重证据法D.作为新建筑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
4 . 清朝道光年间,四川《内江县志要》记载:“沿江左右,自西徂(cú,到)东,尤以艺蔗为务。平日,众夫力作,家辄[雇]数十百人……辘轳(压榨甘蔗)煎煮(蔗汁),昼夜轮更。其壅资工值(利润),十倍平农。”据此可知当时(     
①制糖业有雇佣劳动       ②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形成
③已经出现手工工场       ④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3更新 | 42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校勘,是指校正、审定古籍记载的正误真伪。其基本做法是利用史料对古籍记载进行相互核对,条列异同,形成校勘记。下表是今人围绕《建康实录》的校勘事例。

事例

《建康实录》

史料

校勘记

1)爵位徐孝嗣,年八岁,袭爵枝江县侯《南齐书》“(徐孝嗣)八岁,袭爵枝江县公”。
《宋书》“枝江相”。
据《宋书》,《建康实录》“县侯”记载无误;而《南齐书》“县公”当为“县侯”之误。
2)籍贯刘延孙,彭城吕梁人也。《宋书》“刘延孙,彭城人”。
《南史》“刘氏之居彭城者,分为三里”;“延孙所居县”。

3)任职地南昌太守孱陵侯蒙卒。《三国志》“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建康实录》“南昌”当为“南郡”之误,因《三国志》的相关记述更加完整。
请仿照事例(1),撰写(2)的校勘记;并据以上三则事例,指出校勘古籍时所利用的文献史料应具备的特点。
2023-11-28更新 | 113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纵观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特别是从唐代以后,南方多是愈分愈细,北方则很少分细而只见归并。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后期人口数超过20万的州郡,南方占44处,北方占11处;南方的44处中,江浙占了23处。这说明(     
A.南方政权鼓励移民B.江南的区域位置优越
C.南方经济稳定上升D.南北方人口数差距大
2023-10-11更新 | 18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7 . 据记载,秦的博士通常由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担任,博士们保持着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与结构,不断吸纳各派学说。虽然博士没有独立管理国家部门的权力,仅秩比600石,但其地位很高,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朝贺,位次中都官,吏称先生”。秦朝设置博士官的主要意图可能是(     
A.弥补专制体制的缺陷B.延续原始民主的传统
C.再现百家争鸣的局面D.强化政治文化的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通鉴》记载:“(上)乃命和及其王景弘等……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摄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经贸往来B.文化交流C.耀兵异域D.扩大疆土
2023-09-16更新 | 262次组卷 | 7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第四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9 . 河西走廊

材料一 隋炀帝派谙熟西域诸地情况的吏部侍郎裟矩到张掖主持“互市”。裴矩到张掖“监知关市”后,倾心结交前来的官吏、商人等,了解各地的自然、地理、历史、风土人情 物产服饰、礼仪等情况,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图书典籍,撰写了《西域图记》。《西域图记》记录的北道、中道(汉代的北道)和南道,是我国对丝绸之路通道的最早、最系统的记载。他还指出丝绸之路三条通道“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反映了隋朝政府官员对河西地区战略地位的认识比以前更为清晰。裴矩第二次来张掖主持“互市”时,邀请西域的使节及商人前来张掖等地参观访问。以张掖为中转站,到长安来的使臣和商人络绎不绝。

——摘编自刘进宝《敦煌学通论》


   

材料二1036年,元昊夺取瓜(敦煌以东)、沙(敦煌)、肃(酒泉)三州,全部占有河西走廊,确立了与宋、辽三足鼎立的局面。西夏统治者在凉州(武威)设置地位仅次于首都的西凉府,府下又设类似中原的县、乡、社各级行政机构。元昊控制河西走廊之后,重视当地人才,“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凉州的石羊河水系以祁连山冰雪融水为主要来源,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田灌溉。西夏迁徙大量人口到凉州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凉州成为西夏的粮食和军需供应基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日有千数”,商业贸易发展。西夏朝廷多次下发兴学政令,要求“州县各立学校”,河西地区的郡县学也逐步设立起来。元朝人虞集记述:“夏亡,郡县废于兵。庙学尽坏,独甘州(张掖)仅存其迹。”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裴矩主持“张掖互市”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简述西夏统治时期河西走廊的地位及其发展。
2023-11-29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记载元代历史的藏文史书《汉藏史集》中写道:“最初,在玛卡秀雅许的上部,有斯巴的王子名叫亭格,生有三子,即汉、藏、蒙古(霍尔)三者”。由此可知,当时(     
A.大一统思想得到发展B.文明起源多样性得到认同
C.华夏认同的观念形成D.中华同源共祖意识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