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马克思指出:“推动这个新的王朝实行这种政策(闭关锁国)的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中原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据此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     
A.防止中外反清势力勾结B.前朝的外交政策不适应形势
C.政府缺少对外交往经验D.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
2024-02-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2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德国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场合和时机进行了反思和道歉,德国法律也禁止举办与纳粹有关的活动,政府要求青少年接受历史真相,通过修订历史教科书警戒后代。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注重秩序、严谨和务实的民族,基督徒也并不以公开认罪和以实际行动“赎罪”为耻,地处欧洲心脏的德国,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消除邻国的担忧,联邦德国承诺永远不以武力改变现有领土边界。德国的反思还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如在战争赔偿问题上不遗余力,尤其是1952年联邦德国和以色列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被害犹太人的损失,从此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德国深刻反思历史,敢于承担战争责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和尊重,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摘编自李文红《德国人是如何反思二战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原因。
2023-10-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自由放任”指引着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先是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农业的先行发展使人口得以持续增长。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足而又康价的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上广大世界市场的开辟,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蒸汽机的发明,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技术革新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英国以纺织业为先导部门,采矿业和冶金业与其并行发展,带动了其他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工业化逐渐扩散到各工业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业中。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工业的不断升级。对英国人来说,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几乎是浑然一体。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轻工业阶段向重工业阶段阶梯化渐进,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为工业萌芽提供有利的条件。英国还重视完善、改进立法与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深化保驾护航。

——摘编自张丽娜《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经济成为社会事业的核心任务,工业化道路始终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本,整合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乱象,通过“一化三改”,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随着“一五”计划的展开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逐渐认识到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应该按比例协调发展。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百业待兴的局面,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主要是借鉴苏联经验,但随着中苏关系破裂,我们也看到苏联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创新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把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创新相结合,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兴国、科教兴国以及创新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工业发展中,既重视经济效益,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GDP的高速增长。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主张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和中国人民利益的。

——摘编自孙民《中国共产党开创工业化道路百年历程、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工业化相比,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英工业化建设对中国当代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2023-05-28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从宋代开始,贵贱与贫富脱离开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门第大族的支配和庶民专业的贵贱之分。在科举制与政权的紧密结合下,读书人居于最高贵的位置,他们不认为贫穷涉及道德问题,甚至甘心安于清贫。而这个阶段,社会积累了相当的财富,随之带来经济思想层面的变化,而贫民作为一个阶层首次被政府所“发现”。宋政府开始尝试制定一些长期济贫的政策。由家族或政府创立的非宗教的感善组织开始出现。这些感善组织与以往的宗教感善组织有很大不同,着眼于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范仲淹本人出身贫寒,读书时每日只能以粥果腹:富贵以后,他依然生活简朴,只有在宴请宾客时餐桌上才会出现多种肉食。他的改革方略也包含着"厚农桑,"减徭役,等降低社会底层贫穷程度的措施。范氏义庄是范仲淹及其后人以自身力量体恤族人,以家族纽带解决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问题的尝试。抛开巩固宗族的目的之外,是对政府济贫政策的支持。因此,义庄也受到了政府的欢迎、支持和保护。

—摘编自百度百科《义庄》

材料二   英国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因而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产业工人的出现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英国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在保障项目方面包括了从生、老、病、死、伤、残,到各种收入保障和医疗服务。为最大程度增进社会福利,实现社会收入的合理分配,缓解社会贫富差距的矛盾,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对公民提供基本保障的基础上提供的与公民收入相联系的保障,坚持公平为第一原则。公民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更换顾主,福利水平不会受到影响。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高税收、高消费、高福利基础之上的,由政府作为支配主体,提供大量资金。

—摘编自朱敏《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氏义庄产生的原因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5 .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富生机活力、最具重要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摘自1972年2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美)双方同意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二十一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是重要的。……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还同意,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就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进行磋商。

——摘自《中美联合声明》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你认为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2023-03-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

——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期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其治下的各族人民对中华一统观念的认识和深化。正是由于孝文帝拓跋宏的力推,鲜卑人逐渐摆脱了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涵养,使鲜卑人逐渐融入中原地区人民当中,与之相互依存,心灵守望,彼此交融,一起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许林   李乐《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孝文帝为推动“中华一统观念”深化的举措,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2022-06-08更新 | 6788次组卷 | 6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是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欧洲移民目的地和移民数量的情况。
目的地时间范围总效
美国1821~1932年34 200 ooo
亚洲俄国地区1800~1939年12 0o0 0oo
阿根廷1856~1932年6 400 o0o
加拿大1821~1932年5 200 00o
巴西1821~1932年4 400 00o
澳大利亚1861~1932年2900 00o
英属西印度群岛1836~1932年l 6o0 00o
古巴1901~1932年9o0 ooo

这表明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全球确立B.工业革命的成果造福了世界各地
C.欧洲人口压力是移民的主要原因D.工业革命加速了非欧地区的欧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山汗(元武宗,1281~1311年)对严重的财政危机的反应,不是根据他的下属官员的不断建议采取缩减开支和裁减冗官的政策,而是做了一个鲁莽的尝试:重建尚书省以增加税收。虽然中书省还应处理政府的主要事务,而尚书省只应负责与财政改革有关的各项政策、但是新建的尚书省很快就剥夺了中书省理财、用人和司法等最重要的权力,并被赋予更大范围的决定权。所有的行中书省都改名为行尚书省,尚书省的触角通过它们直达全国各地。总的说来,尚书省及其设计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命运。早在忽必烈朝建立尚书省的尝试开始,已充分证明了这是不得人心的举动,并留下了高压和盘剥的公众印象。无论如何,此项改革并没有机会展现结果,因为它仅仅实行了16个月。

——摘编自崔瑞德《剑桥中国辽宋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影响。

10 . 材料   中美作为同盟国在对日作战中彼此照应,互为战略支持,共同为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对日空战贡献了各自的力量。1941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因忙于对德作战,对华支援减少。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虽想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但由于距离遥远以及技术方面的原因难以实现。美军希望利用中国境内的基地实施这一战略。日本作为共同敌人,促使中美结为同盟,开始了军事上的密切合作。美军利用中国提供的基地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极大地震慑了日本朝野,动摇了日本军国主义对战争的信心。作为同盟的中美两国国力相差悬殊,但双方的军事合作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援助与被援助关系,更有基于共同战略利益和各自优势的彼此照应,体现了互为战略支持的合作关系,中美两国的相互战略支持不仅对中国战场而且对整个太平洋战场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袁成毅《从对日空战看中美相互战略支持》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中中美两国互相战略支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互相战略支持对二战结束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