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史家认为,若用曲线表示中央对湖南的控制,从清朝到北洋政府时期,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历了一个“V”字形变化期。 由此可推测湖南(     
A.成为清朝晚期的全国财赋重地B.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中心之一
C.经济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D.在北洋军阀时期有较强的独立性
2023-03-08更新 | 28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针对有一种“唐宋变革”理论把唐、宋两代分割为二,唐为贵族政治,宋一变而为君主独裁,同时其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近代化”了的情况,当代学者阎步克认为,唐宋两朝的政治体制的相似性大于变异性。期间虽有变化,但其变化幅度未必就比秦汉400多年的变化幅度更大,更达不到所谓“变革”的程度。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

——摘编自刘成《英国现代转型与工党重铸》

材料二   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其含义有三层:皇帝拥有这个国家,皇帝是国家范围内一切财产和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尽管臣民的财产可以买卖,但臣民的财产处分权仅来自皇权的默认和授予,皇帝只要愿意,可以任何方式剥夺臣民的这一权利,而宰相及官僚系统的权力也都来自皇权的授予;皇帝代表这个国家,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象征,皇帝的形象代表国家的形象,皇帝的意志代表国家的意志;皇帝的家族之命运即国家之命运,皇家灭亡即国家灭亡,皇家富有即国家富有,臣民必须承担保证皇家永远兴旺的义务。

——摘编自任见《法国史传》

材料三   第一条: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第十条:任何人不应为其意见甚至其宗教观点而遭到干涉,只要他们的表达没有扰乱法律所建立的公共秩序。

——摘编自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法国人的国家观念状况,并简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法国人国家观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23-03-08更新 | 39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的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千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其内容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英国文官的选拔是向社会公开的,凡是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争取成为文官。要想进入文官队伍,必须经过考试,必须考试合格才能录用。选拔最初重视通才,后来重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文官非因工作上的重大过失不被免职,终身任职。为避免政策受政党更迭的影响,文官不参加政治活动,保证国家政策连续稳定。

—一摘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经济史专家傅筑夫先生指出:“宋代商业不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变成供应广大人民的大规模商业。”而商业市场也发展形成了城市、镇市、草市(或墟市)三级金字塔形结构。这些变化(     
A.与精耕细作的农业进一步发展密切相关B.表明两宋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C.表明市坊界限打破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D.使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职能进一步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大革命失败后,随着作为“人民”重要组成部分的“资产阶级”叛变革命,中共革命主体的表述词之一“人民”一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件中几乎消失。1935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开始大范围使用“人民”一词。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努力维护同国民党的关系B.致力于完善民主理论
C.积极推动民族抗战的建设D.团结了敌后抗战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这一变化(     
A.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B.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C.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D.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罗马人对契约的要求经历了一个由重形式到自由和公正的历程,诺成契约制度则是这一变化的体现,它把当事人的合意视为一项契约的核心,其成立不需要履行任何的手续或形式,也无须交付标的物,仅仅以当事人之间的意思合致为要件,“诺成”或缔约双方的相互同意是“协议”中最终的决定性的因素,罗马诺成契约制度的诞生(     
A.说明罗马法逐渐淡化司法程序B.反映出贵族与平民矛盾日渐消弭
C.使平民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D.是罗马帝国商贸活动繁荣的产物
2023-01-09更新 | 451次组卷 | 10卷引用:黄金卷06(16+3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9 . 【新中国外交】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这40多年,中国同世界体系与秩序的关系,经历了由对立者、挑战者、革命者到跟进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重大变化。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为国与国交往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9~1979年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0 . 自4世纪起,西欧精美的丧葬建筑和雕塑墓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朴素的墓葬。进入12世纪以后,建筑式墓和模拟像才开始在法国王室墓葬中得到重现,并很快影响意大利地区。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法兰西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西欧愈发重视现世的幸福
C.教会精神束缚不断的强化D.法国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