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研究性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   


材料二

资料作者信息
①《世界和平纲领》(1918年提出)伍德罗·威尔逊,一战期间任美国总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231931年出版)温斯顿·丘吉尔,一战期间曾任英国海军大臣、军需大臣等职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年)》(1975年出版)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历史研究所编著,主编为苏联历史学家罗斯图诺夫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79年出版)萨那、孙成木等,萨那和孙成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⑤《大战:19141918年的世界》(2020年出版)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


(1)阅读材料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主题,从图示中提炼研究角度。
(2)阅读材料二、说明表中资料对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资料?
2024-01-20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2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图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注:一般意义上,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了农业发展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工业发展
C.国家电子商务立法保障第三产业发展D.亚投行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2023-12-20更新 | 1961次组卷 | 13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北京专用)
3 . 史料阅读与时空观念(     

①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

——东汉时曾任辽东太守的崔定的《政论》

②(苦力)数百人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之一,抵埠以后饥饿疾病鞭捶而死者又三之一,仅延残喘者不及一成。

——陈炽《续富国策》卷4中记载的列强贩运华工的情形

③托勒密埃及的纸草文书:“所有的谷物,除了用作种子,以及不能从水路运输的以外,都发下(到亚历山大里亚和尼罗河去),这样就便于把谷物装上第一批供应的船……”

——《对管理人的指示》,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④《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⑤(光武皇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巳。

——【南朝】范晔《后汉书·伸长统传》

⑥我已经撒销了宗教裁判所……我已经废除了封建权利,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经营旅舍、烤炉、磨坊、捕捞金枪鱼的器材、渔场,并让他们的工业自由发展。

——《统一司法,废除封建权利——告伊比利亚丰岛居民》,《拿破仑书信文件集》

⑦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佘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1)在下面图示中的字母处,填写一个相应的史料序号。在A.B.C三个字母处,按史料所反映历史现象的时间先后各填写一个史料序号。在G、H两个字母处。按史料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地理位置各填写一个史料序号。

(2)分别指出史料①⑤⑦的史料价值。
2023-07-1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4 . 丝绸之路

材料一   德国人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指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中国与河间地区(即①阿姆河与②锡尔河之间地带),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他认为“在汉朝以后,陆路丝路贸易严重衰落,西方商人很少再与中国人打交道,使得西方世界逐渐淡忘了他们之前所了解的中国,因此两汉以后‘丝绸之路’的概念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材料一、二中所描述的丝绸之路的终点有什么不同?运用材料二中的信息判断“两汉以后‘丝绸之路’的概念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这一观点并进行说明。
2024-05-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如图为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①卫城反映出了城市具有防御和宗教等功能
②哈德良所加城墙表明雅典受马其顿控制
③设市场表明城市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
④下城的布局体现了城邦政治的某些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05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景德镇瓷器。

材料一   

                         海上陶瓷之路示意图

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的制瓷中心,生产大量精美的青花瓷、五彩瓷、克拉克瓷等,并能够设计各种不同的装饰图案适应国外的市场需求。明清时期朝贡贸易密切,永乐二十一年各国使臣和商人到南京的一次就有1200多人,这些使臣回国都购买大批瓷器。郑和的船队不仅带回了永、宣青花瓷赖以形成特色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同时也开拓了庞大的海外市场。当时景德镇的十里长街店铺多达1221家,其中70%以上是徽商开设的。1602164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东南亚的中国瓷器,总数就达到420万件以上,多数是景德镇瓷器。

——摘编自孙文伟、孙天健《明代瓷器成就及其社会原因》等

(1)依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二   17世纪以前,欧洲时常爆发流行病,食物霉变是重要原因,劣质餐具是罪魁祸首。中国瓷器密封性能好,不利于病菌的粘附和繁殖。景德镇的瓷质茶具、咖啡具、巧克力杯大量出现,丰富了饮品器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景德镇陶瓷以洁净的胎体配以动人的故事,展示王公贵族或富商巨贾纵情现世的享乐,对世俗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8世纪欧洲还盛行用景德镇青花瓷作为镜框,用瓷板镶嵌桌椅,甚至墙壁、天花板、窗户的凹处都用陶瓷镶嵌。欧洲王公显贵竞相陈列收藏中国瓷器。景德镇瓷器明快、秀丽、严谨、精巧的艺术风格,给沉闷的欧洲艺术吹来了一阵清凉的东风,形成了洛可可艺术。

——詹嘉、袁胜根、胡伟《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瓷器在欧洲文明进步方面产生的影响。
7 . 边疆

材料一   唐代天山北麓军政体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安西、北庭都护府是唐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军事建制是“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下有烽,烽下有戍”,各级军官都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各羁縻都督府、州,有自己的武装,平时镇守封疆,战时则由两都护凭“天子信宝”调遣,参与战事。贞观中,李靖破吐谷浑,侯君集平高昌,太宗认为“高昌之地,虽居塞表,编户之氓,咸出中国”,“所以置立州县,同之诸夏”。“于是岁调山东丁男为戍卒,缯帛为军资,有屯田资糗粮,牧使以娩羊马”。驻军戍边屯田,在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及轮台等绿洲地区征收商税,补充军费。

(1)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唐代西北军政体系的制度设计。

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作为各国相互关系准则的对于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界定,帮助清朝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明确界限,而清朝以前的中国传统王朝对于那些鞭长莫及的疆土,一直满足于模糊不清的分界线,始终处于想象之中。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清前中期如何使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
2023-07-07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8 . 探寻图表中的世界发展历程

材料一   15-17世纪其他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工业革命及其扩展示意图

   

材料三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对比16世纪前后主要新航路的开辟,概括 15﹣17 世纪其他航路开辟的特点,简述全球航路的开辟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三个角度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3)阅读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2023-08-06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世界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千古大运河

材料一   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如下图____),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如下图____),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此后各时期继续延伸河道。隋炀帝即位后,为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还专设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运河和漕运。《元史》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兼领都水监郭守敬运用测量技术和数学方法,解决了运河北端的水源问题,使漕船可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明、清两朝对元朝大运河进行了扩建。大运河完全使用人力开挖修建,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见证。

(1)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写在材料一的“____”上,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依据上述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释大运河长期运行的历史背景。
2023-08-02更新 | 80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10 .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示意图

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的生产销售受西方控制,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水平。1960年,以西亚产油国为主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围绕着石油定价权不断与西方石油资本进行斗争。到70年代初,西亚产油国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联合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西亚产油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80年代初,两伊战争爆发使伊朗与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锐减。80年代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欧佩克单方面决定,转向由欧佩克、石油需求和西方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1990-1991年海湾战争时,国际油价曾出现短期大的涨落。90年代后期,亚洲一些国家经济萧条,石油需求减少。21世纪初,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需求。

——摘编自汪莉丽《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等

(1)依据材料,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程。
(2)阅读材料,归纳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结合史实对其进行说明。
2024-04-19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