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其特征为:第一,把文学作为揭露社会的手段;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第三,关心社会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 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关怀……

——整理自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59年撰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其以法国天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双城记》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反映的却是现实问题。作者感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愤懑与不满,觉得情况与大革命前的法国有些相似。下表是小说中的部分典型人物与形象介绍。

人物形象介绍
梅尼特医生人道主义的典型。他正直高尚,凭良心过活,因告发一侯爵兄弟霸占农妇的恶行而遭陷害,最终被关进巴士底狱
厄弗里蒙地侯爵反动贵族的典型。他视下层人民为草芥,顽固坚守贵族特权,最终被革命党人刺杀
得伐石太太革命群众的代表。她积极参与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性格特点是坚定、冷峻、没有仁慈,不讲怜悯,其最后在与他人的扭打中被自己的手枪打死

—整理自[英]狄更斯《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狄更斯《双城记》折射出的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反思进行阐释并加以评论。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运用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2024-04-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和战败国对于政治问题、边界问题以及条约的解释问题发生了争议。根据国联盟约,国联负有和平解决争端的职责,从1920年至1934年,有关各国向国联提出的国际争端达40余起……纵观20年代,国联虽然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进行了不少活动,但总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凡尔赛体系的稳定。而且这些国际争端多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所引起的,国联所作的调解,往往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铺平了道路。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摘编自刘德试《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进行调解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调解不当的原因及影响。
2023-07-23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材料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1990年国际元)

1820年1930年
墨西哥7591618
美国12576213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适应了这种发展方式。所有这些都与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地区非常相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为发展工业,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墨西哥的贸易保护本来是为了应对大萧条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后因世界大战造成的世界市场混乱得以延续。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墨西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到80年代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编《制造奇迹》

(1)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解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
2023-07-17更新 | 2966次组卷 | 1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天津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近代西书阅读】

材料一   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流通,意味着19世纪80年代的天津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学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发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作用,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不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

材料二   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和思想谱系,进行“跨文化对话”。各种西书通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的阅读圈层,促进“阅读共同体”的空间成长。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

       ——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以日记史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阅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予以评价。
2022-12-17更新 | 608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人买的土豆多数都是质量很差的,蔬菜也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又陈又硬,都是老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死或死畜的肉,并且往往已经半腐烂了。穷人即工人每花一文钱都得盘算一下,结果,所有这些掺假的甚至常常是有毒的食物都卖给了他们,把咸黄油冒充新鲜的出售,糖里面掺上米粉或其他价格便宜的东西,制肥皂时刷下的废弃物也掺上别的东西冒充糖卖,可可里面营掺有筛得很细的褐色粘土,把泡过的茶叶晒干烘焙然后当作好茶叶售卖。

(英国)社会正是在自己的成员最需要它援助的时候抛弃了他们,让他们去受命运的摆布……我坚决认为:现在已经间接地以个别小冲突的形式进行着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并在英国成为全面的和公开的战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996年在英国发生的“疯牛病”事件使许多消费者谈“牛”色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员国际流动频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各国的轻济依存度日益加深。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前,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仍很多薄弱。

——填编自李段《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制度的建与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恩格斯描述当时英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主观意图,简要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简述推动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与拉丁美洲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该商路主要参与者是中国商人和西班牙人,贸易形式以丝——银交易为主,它的勃兴促进了以墨西哥为中心的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亚洲与拉丁美洲在经济、文化和人员方面都较早地建立了联系。西班牙汉学诞生于中拉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所写的《大中华帝国史》-书构建了一个文明、道德秩序清晰的中国形象,为在欧洲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热”提供了全面、权威的认知参照体系,对当时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自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及对当今世界文明交流的启示。
2024-06-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时务报》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

姓名籍贯出生年份身份教育背景
黄遵宪广东嘉应1848湖南按察使、创始人举人
汪康年浙江钱塘1860《时务报》经理进士
梁启超广东新会1873主编康有为弟子,举人
章炳麟浙江余杭1869编辑(曾任主笔)杭州诂经精舍受业8
严复福建侯官1854撰稿人、资助者、俄文馆总办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汪大钧浙江钱塘1862撰稿人、曾任广东候补道副贡生,汪康年堂弟
韩文举广东番禺1864撰稿人康有为弟子,监生
谭嗣同湖南浏阳1865撰稿人拜欧阳中鹄等为师,同时自学西学

材料二   2《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

姓名籍贯出生年份身份教育背景
陈独秀安徽怀宁1879《新青年》创始人、北大文科学长秀才、“求是学堂”、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李大钊河北乐亭1889撰稿、北大教授永平府中学、北洋法政学校、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胡适安徽绩溪1891撰稿、北大教授上海梅溪学堂、上海中国公学、留学美国
易白沙湖南长沙1886撰稿少通儒家五经,常年安徽任教,有革命经历
刘半农江苏江阴1891撰稿、北大教授常州府中学、有革命经历
钱玄同浙江吴兴1887撰稿、北大教授上海南洋公学、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吴虞四川成都1872撰稿、北大教授20岁之前习传统之学,留学日本、有革命主张
鲁迅浙江绍兴1881撰稿、北大兼职讲师矿务铁路学堂、留学日本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清华《戊戌至五四中国报刊思想启蒙递嬗研究——以〈时务报〉〈新民丛报〉与〈新青年〉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时务报》《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时务报》到《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的变化所体现的时代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表明欧洲社会(     
A.宗教改革后新教影响巨大B.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盛行
C.世俗势力与神权激烈斗争D.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回溯中国共产党从起源、孕育到诞生的整个过程,生动再现20世纪初期的历史大变局,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史诗大剧。

材料一   《觉醒年代》第一集,开篇即以旁白的形式交待该剧的历史背景,那是在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国际国内形势非常紧张,并通过以下几个精心设计的视觉式的隐喻镜头来表现。

镜头一:一个大仰角拍摄的骆驼脚掌几乎覆盖了整个画面,只用这一个镜头就表现出当时中国正处于重重压迫之下,且观众的代入感很强,会产生一种被踩踏的感觉。

镜头二:骆驼进入北京城,用了大量的特写和慢镜头来表现车辙。车辙在剧中是一个带有高度隐喻和象征性的细节逻辑: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用车同轨框定中国的车辙以来,直到剧中故事发生的时代,中国还在沿用古老的车辙。

镜头三:骆驼商队、老百姓的车、北洋士兵的马队,都要从车辙上踩踏过去,隐喻中国还在固守原来的老路。

——摘编自徐妮娜《浅析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中的隐喻镜头》

材料二   《觉醒年代》在创作上更加贴近受众,以书写青春破题主旋律。该剧以南陈北李为主人公,跟随其人生轨迹,以《新青年》杂志为主线,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思想潮流串联起来,将故事主体聚焦于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身上:不仅有和常人一样喜怒哀乐的陈独秀,还有与工人做朋友的李大钊、以笔杆为利剑的鲁迅以及紧跟先辈脚步、积极寻找救国之路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年轻受众对这样一群有梦想、有不足、受挫折也不言弃的年轻人更能有共情体验。

——摘编自王悦《〈觉醒年代〉给主旋律影视剧的成功启示》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谈谈你对该电视剧以《觉醒年代》命名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正确,条理清晰。)
10 . 在现代菲律宾,超过85%的民众信仰天主教,当地华裔已普遍接受在教堂举办婚礼,但有的华裔会请佛教僧侣证婚。当地举行的庆祝妈祖(中国传统海神信仰)诞辰活动,不但会请天主教神父主持弥撒,还会在庆典的最后一晚举行天主教式的花车游街。这主要反映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扩散B.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C.现代菲律宾文化的多元性D.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