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相和合。在伦理道德、个体修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义、礼、智、信”,即仁爱、正义、礼仪、智慧、诚信
在个人进取和担当方面:《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彰显着担当精神。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倡“为政以德”,《礼记·礼运》提倡“天下为公”
在国家形态结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大一统”,成为中国人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摘编自王震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补充表格中空白部分内容并加以说明。(要求:补充内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宋史研究涉及到的部分文献史料

《宋会要辑稿》政书类,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记载了宋朝的典章制度。
《东都事略》南宋孝宗时王称撰写,记载从太祖赵匡胤至钦宗赵桓共九朝的历史,附录八卷,包括辽国二卷,金国二卷,西夏二卷,西蕃、交趾各一卷。
《涑水记闻》司马光撰写的语录体笔记,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宋太祖至宋神宗的军政大事、朝典政章。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追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风俗人情、日常生活情景。
《三朝北盟会编》宋代徐梦莘创作的史学著作,会集了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
《朱子语类》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南宋理宗时黎靖德以类编排。
《象山集》收录陆九渊往来书信及短篇杂著等,由其子陆持之编成。
从表格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拟定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说明选题的意义和史料选择的理由。
2024·河北·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份

广告变迁大事

1980

中央电视台在国外引进的节目中,播放了可口可乐与牛仔裤的广告,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上级很快下令停播可口可乐广告

1981

北京商学院对北京218户居民进行了第一次“电视广告宣传调查”。结果表明,广告接触度不尽如人意,且信赖度较低。“广告有无存在的必要”,尤其是国家电视台应不应该播放广告一度成为当时社会议论的焦点。1985年前后,这种议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1987

中央电视台开播了《广而告之》栏目,每天播放一两次,每次30秒或一分钟。这是中国公益广告史上第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栏目,具有里程碑意义

1989

“三九胃泰”广告,开新中国名人广告先河。这次代言活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种种非议,“明星是否可以出任广告代言人”一时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1991

以“南方牌黑芝麻糊”电视广告为典范,拉开广告文化怀旧的序幕

1993

1993年开始,中国出现了一股CI(企业形象设计)热潮。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的企业纷纷导入CI概念。各地广告协会、广告公司举办各种活动帮助企业熟悉、了解CI策略,并为企业进行CI设计

1994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995

秦池以6666万元获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5秒黄金标版,成为第二届“标王”

2004

中国获得了世界广告大会主办权

2007

中央电视台年度广告总额首次成功突破100亿元大关

200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从奥运和田玉玺印,到开幕式的“宣纸”、国画、活字,再到镶嵌昆仑玉的奥运奖牌,广告人越来越自觉地运用中国元素,创造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广告作品

——摘编自朱飞《中国电视广告三十年关键词》


请从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宣统二年庚戌学历》(阴历)《民国二年新学历》(阳历)
正月初十皇太后万寿

正月十三皇帝万寿

二月十四日国耻纪念日(光绪戊戌德国占租胶州湾定约)39国耻纪念日(光绪戊戌德国占租胶州湾定约)


310国民纪念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三月初一纪念日(光绪丙午宣布教育宗旨)

七月十三纪念日(光绪丙午须诏预备立宪)

七月廿四国耻纪念日(道光壬寅与英国战败订立《南京条约》)828国耻纪念日(道光壬寅与英国战败订立《南京条约》)
八月初八国耻纪念日(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犯北京咸丰出狩热河)922国耻纪念日(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犯北京咸丰出狩热河)
八月十六国耻纪念日(光绪甲午与日本战海陆军败绩)915国耻纪念日(光绪甲午与日本战海陆军败绩)
八月廿七孔子生日

九月初一纪念日(宣统乙酉各省咨议局成立)



1010国庆日(武昌起义)


11国民纪念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12国民纪念日(宣统帝退位)


217国民纪念日(民国南北统一)

注:上述表格是《教育杂志》于1910年和1913年登载的“学历”,即学校一年中各项仪式的日程表。表后并附有说明:“每届纪念日,或于下午最后一时间停课开会,为学生演说当时之历史,或不停课而于课毕后延长一时间以内行之。演说之际,当以今日情形互相比较,于养成国民之爱国心,大有神益。”

(1)根据上述材料,凝练两个以上的时代特征。
(2)选取其中一个时代特征,自拟题目,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

时间

内涵

19291932中共纪念“八一”,一方面强调“八一”是“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的一天(俄国因191481日卷入一战,所以,将81日视为一战的爆发时间)”;另一方面表示:1927年贺龙、叶挺在南昌领导南昌附近的工农群众……“从此以后,中国的工农群众,亦渐渐觉悟起来”。因此,这一时期的“八一”纪念内涵为反战和纪念南昌起义
1933中共中央将“八一”纪念日的内涵设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
19341945在这一时期内,反战、人民军队建立贯穿“八一”纪念始终;从1937年起,“八一宣言”周年念成为“八一”纪念的内涵之一;苏德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战争成为“八一”纪念的重要主题。反战、人民军队建立、“八一宣言”发表是抗日战争期间“八一”纪念的三大内涵
194619491946年开始,在解放区,建军是“八一”节的唯一内涵

——摘编自刘劲松、邓通棚《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19291949)》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儒家民族观的表现

先秦时期

与早期夷夏思想相比,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观在承认差别、对立和碰撞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了礼分华夷的标准,大力倡导“化夷”“变夷”的思想

两汉时期

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汉儒把封建帝王与四夷的关系比作手足关系,把天子和四夷酋长界定为君臣关系,将华夏与四夷、中原与边境看作一个整体

隋唐时期

彰显胡汉一家、华夷无隔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诸如“夷狄亦人耳”“胡越一家,自古未有”“虽云华夷,欢若亲戚”等语言不胜枚举

辽宋夏金时期

宋儒不再强调传统“正统”观中只认华夏——汉族建立政权——为正统的看法,而是强调政权是否统一了“天下”

——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就表格中的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的儒家民族观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7 . 如表为1683年至1688年开到日本的中国民间商船即“唐船”数量表,表格信息说明清朝(     
年代数量(艘)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24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20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85
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102
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115
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93
A.对外交往渠道的拓展B.“海禁”政策有所松动
C.中日贸易往来的双向互动D.统治者重视开发利用海洋
2024-04-08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法家与道家政治理论的比较

儒家法家道家

问题意识

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重建良善的政治秩序

君主的政治危机

成就霸业的难题
一个偏离“道”的社会重建合乎“道”的社会

理论解释

没有系统的因果解释,但可基于观念、行为和秩序三个维度来理解周朝礼制的崩解人是自利的,接近君主的
人都想获得权力,故君主
随时可能面临危机;若不
能强君、不能弈法、不能聚
焦农战就无法成就霸业
唯有合乎“道”的自然秩序是良善秩序,所有偏离“道”的人为秩序都会导致国家昏乱

解决方案

周朝礼制、政治伦理实行仁政、君子人格强君、农战、法制、赏罚循道而为、柔弱处下无为而治、绝圣弃智

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成霸王之名”“小国寡民”
“至德之世”

——摘编自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从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 . 如下是某社团在研究古代数字文明时整理的表格,“”为缺失内容,已知“自然数”与其下方符号一一对应的,则缺失内容应是(     
A.印度数字B.玛雅数字C.楔形数字D.阿拉伯数字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原始社会民主推荐部落首领时,形成了“选贤与能”的选人标堆,强调所选人才是 否具有征服自然和做人的能力。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普遍重视人才,招贤纳士,礼贤下士,重用布衣之士,千方百计 争夺能言善辩、能征善战和治国富民的人才为本国所用。

西汉
系统地强调德才兼备,“四科”规定:“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 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 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
选人的标准是“身、言、书、判” ,即体魄丰伟,言辞辩证,书法遒美, 文理优长。四者均可,则先看德行,德均取才,才均取劳。
通过考满而观绩,通过考察而观德。考察分为八个项目:贫、酷、浮躁、 不及(能力不及)、老、病、罢(不勤劳)、不谨。
用“四格”、“八法”评判官人。“四格”为“守、政、才、年”,“八法”为贪、酷、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

——摘编自齐秀生《从古代人才标准看执政能力建设》

提取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人才标准的变化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3-09更新 | 62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