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内容的变化。
2024-05-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

材料二 “中华民族具有5 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根据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
3 . 中国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今录招降开置之自,以见其盛。

——摘编自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地理志》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在长期的政治统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并实施了恩威并施、和亲、羁縻、土司统治等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稳定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使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族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渐倾向于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中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管理边疆措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024-01-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作为精英阶层创造的博物馆,自诞生起就不自觉地带有强烈的精英文化的基因,这决定了博物馆服务对象的角色不自觉的偏向精英阶层。而民主趋势下,普通大众权利的获得使得博物馆又不得不重视大众的文化权益。16世纪中叶,收藏被受教育阶层视为一种有修养的绅士行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收藏主要涉及文化艺术、自然奇珍和历史古物,由于启蒙运动的推动,19世纪公众将自己藏品捐出成为潮流。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将卢浮宫变成国家博物馆,在理论上强调博物馆成为普通人可进出的场所,“这些国家的艺术属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诞生的新社会全体公民所有”。

——摘编自潘继业《西方博物馆公共化中的精英力量》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交涉中常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与外国人沟通必须“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恭亲王奕䜣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势,于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建立了。同文馆博物馆是辅助教学的设施,藏有新式机器(模型)、动植物、医学标本、矿石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同文馆总教习后还从国外购买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陈列主要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只为同文馆教授学生使用,并未对社会公众开放。虽然庚子之变打断了它的发展历程,然而其曾经的管理和陈列都为后期博物馆事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摘编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师同文馆及其博物馆建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博物馆的共同贡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林则徐翻译的《四洲志》中,第一次在中国介绍和传播西方图书馆。
1847上海天主教耶稣会设立第一家近代图书馆——上海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
1896梁启超发表的《西学书目表》,可以模糊地看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综合性图书三大基本部类的雏形;对近代目录学和分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99清政府号令全国书院改变原有藏书形式,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1915教育部颁布《通俗图书馆规程》,规定各省治、县治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阅览;对私立图书馆作出了规定。
1919教育部公布《全国教育计划书》指出:图书馆之启导学术,其功用等于学校。
1924李日垓在云南腾冲县和顺乡建立了和顺阅书报市,是中国最早的农村图书馆。

——摘编自王平、王雨潇《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起源》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图书馆兴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图书馆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历朝国号,有助于我们清晰把握中国古代从贵族社会到士族社会再到平民社会的历史脉络。

中国古代王朝国号由来统计表

阶段主要朝代国号的由来
第一阶段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以所在部落的名称作为朝代的名称。
商始祖契受封于商,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原为渭水流域部落名称,灭殷以后,以“周”为朝代名。
秦原为古部落,秦襄公救周有功封为诸侯;秦统一后,以“秦”为朝代名。
第二阶段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刘邦统一中国后,定国号为“汉”。
隋文帝杨坚之父被封为“随国公”。杨坚称帝,定国号“随”,后因“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高祖李渊传袭其祖父爵位“唐国公”,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
赵匡胤曾为后周宋州归德军节度使,960年赵匡胤称帝,国号“宋”。
第三阶段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有“大、首”的意思。
元末,民间有“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传说。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明”,彰显“明王”出世抗击暴元已经应谶。
清太宗皇太极把“金”改为“清”。按照“五德始终”理论朱明属火,有“以水克火”的意思,同时儒家追崇“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清”也有指代王政的美意。
(1)根据材料,归纳各阶段中国古代王朝国号命名的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阶段国号命名特征的主要原因。
2024-05-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1904年的“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物价的飞涨和托拉斯的压榨已使得经济斗争空前尖锐化,甚至使那些受自由派腐蚀最深的英国工人也行动起来了。就是在德国这个最“顽固的”资产阶级容克国家里,政治危机也在迅速成熟。疯狂的扩充军备和帝国主义政策,使得目前欧洲的“社会和平”犹如一桶火药。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解体和无产阶级的成熟的过程正在持续地进行。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一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

——摘编自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年3月)

材料二   1932102日,国联在日内瓦、东京、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面对事实,报告书一方面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公认的事实”,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另一方面为表示中立又替日本说了些“公道”话。一曰:“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乃至“满洲为日本的生命线”的说法“可表同情暂能谅解”;二曰:“中国人之抵制日货为中日冲突之重要原因”;三曰:日本因疑惧满洲“北有俄国之共产主义”,故“预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之根据地”。鉴于以上情况报告书提出了“公正”地解决事变的方法即“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公然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摘编自崔义中、乔鹏《从三国干涉还辽和李顿调查团的比较看国际干涉》

《联合国宪章》(下称《宪章》)开宗明义,以“我联合国人民”的名义定章立规,取代军事结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奠定了广大亚非拉国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法律基础。《宪章》明确要求联合国逐步编纂和发展国际法。联合国这项工作涉及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产生了500多项公约,促进了国际法的整体进步,从而使国际法发展成为一个比以前更加成熟的法律体系。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与其他机构或会议(如大会第六委员会、外空委员会、人权委员会,以及各有关专门机构、特设委员会、专门外交会议等)为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余敏友《联合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发展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提出“‘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联与联合国的异同点。
2024-05-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各国冒险家的乐园,最多有来自58个国籍的移民。最初闯荡上海滩的以男性单身移民为主,到1910年男女比例差距大大缩小。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和伦敦、孟买的金融风潮的发生,外国移民数量也随之陷入低迷。随着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租界人口又增长起来。租界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华界,法租界的人口密度更高。外国移民创办的学校首开现代教育之风气,还凭借报纸刊物的发行、出版机构的建设、广播电台的宣传等手段,由浅入深地在上海传播新的思想观念。作为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移民城市,上海的宗教文化显示出十分复杂和丰富的局面,由西方天主教、基督教作为示范,宗教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现代体育运动、休闲公园也跟随外国移民的步伐而来。在上海华人的努力下,乐园最终向华人开放。

——摘编自张晓慧《近代外国移民与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1843~1937)》

(1)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上海外国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代外国移民对上海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长安通往主要城门的大街有六条,皆设有街鼓,“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长安城纵横交错的街道将整个外郭城分隔为108坊(略有变化),坊区为居民区。东西城区各设市区,为东西两市,位于街东和街西中间偏北,各占两坊,是长安繁华区的两大中心区域。长安城内有京兆尹及所属附郭京县负责城市民事管理,包括狱讼、督察奸非、抚治黎甿、敦四民之业,此外,还设置官员巡掌城市监察不法之事。在户口方面,城乡户口没有区别,不同类别和特殊群体有单列的户籍,分属不同机构管辖。如商人列入市籍,匠人编入匠籍,乐人有乐籍,军人隶军籍,僧尼和道士等有单独的僧道户籍。这些单独户籍在行政管理、承担赋役等方面有不同于普通编户的责任和义务。

——摘编自韩光辉《论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演变和建制城市的形成》等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城市社会问题,许多城市居民无力购买住房,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由于城市饮用水取水的河流被沿岸肆意排放的污水污染,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在伦敦的7个辖区中,贫民集中居住区犯罪率高得惊人。同时,不少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整个城市的建设缺乏起码的规划。针对这些问题,1800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开始着手在苏格兰的新拉纳克进行“新和谐村”试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议员选举法,新兴的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工厂法》,初步构建了英国政府的劳工立法体系。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卫生总局等政府管理机构,利物浦市政当局利用城市的公共地产建造了大量的工人住宅,采用政府征购的方式拆除了部分贫民窟后,在原址上兴建了商店、公园等公共设施。著名的城市学家霍华德在1898年正式提出了建设“田园城市”的主张。再者,政府实施系统的卫生改革,如建设下水道、保障饮用水清洁、清洁道路、清运垃圾等,公共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城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其应对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外城市治理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10 .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商品交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据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材料二   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的积极影响。
2024-05-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