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回忆录中的五四运动

今年适逢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某校开展了题为“回望五四”的纪念活动,激发了小明同学通过查阅亲历者回忆录展开探究的热情。

(一)回忆录中的五四概况

材料一:3日那一天,邵飘萍到北大作报告,说是山东问题已经失败……当场议决在第二天联合各学校发动(游行)。做了3000多面旗子,并且推我写了五四运动宣言,送到印刷所印刷了5万份。

——五四运动亲历者罗家伦《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早晨,北京各校学生按计划在天安门广场集会,约计有3000余人,游行队伍到了东交民巷,使馆区军警林立,如临大敌。于是出东交民巷,直奔赵家楼卖国贼曹汝霖家。我们翻窗跳入,……后来又在室内点燃起大火,军警说我们杀人放火,随即开始捕人。

——摘编自五四运动亲历者许德珩《回忆五四运动》

(1)若探究“山东问题”的由来,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史事有(          )(双选)
A.辛亥革命B.瓜分中国的狂潮
C.华盛顿会议D.“中日民四条约”

(2)依据上述材料,帮助小明同学完善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当日学生运动的概况。

(3)在罗家伦撰写的“五四运动宣言”中,最有可能提出(       )(单选)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4)“山东问题已经失败”意指(       )(单选)
A.甲午战争日军占领威海卫B.巴黎和会拒绝讨论山东问题
C.袁世凯同意日本占有山东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正义要求

(二)回忆录中的五四疑云

在数量众多的回忆录中,小明同学发现对五四运动的细节记载存在多处分歧。

材料三: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打开了大门。

——五四运动亲历者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

材料四: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匡互生的肩上,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中。

——五四运动亲历者陈荩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

材料五:后来打破了一个短墙的窗子,大家爬进去。首先进去的,据我眼睛所看见的,乃是北大的蔡镇瀛,一个预科的学生和高等工业学校一个姓水的。

——五四运动亲历者罗家伦《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5)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对五四运动的细节记载存在什么分歧?
(6)同是五四的亲历者,导致其记载分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探寻五四历史真相

(7)为了尽可能还原五四运动的细节真相,小明同学可以采取怎样的探究方法?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并与中国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百余年时间里,英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殖民体系之内。

——摘编自张俊义《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国家治理的英国视角》

1.结合所学,简述英国“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殖民体系之内”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一战”是现代意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开始构建的时间节点,中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二战”时期及战后,中国夯实了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

—— 摘编自侯中军《近代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关系及理论思考》

2.结合材料二,概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相关史实。

材料三

时间大事记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71年(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
2001年(2)
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22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大决议
3.补充表格中的大事记。结合三则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有何变化?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
2024-04-11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一粒蔗糖里的世界史
某食品集团为了给旗下糖类产品设计宣传文案,特地邀请相关历史团队梳理了蔗糖的历史发展,意图展现糖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文化关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糖的旅程:从印度到加勒比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①征服时期,当军队攻入印度北部时,在那里发现了一种“不是由蜜蜂制造的固体蜜”,自此极少量的印度蔗糖被商队带到欧洲。10世纪,除印度和中国,两个最大产糖区分别位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峡谷。有人说,这是蔗糖紧跟着《古兰经》的脚步开始扩散的结果。

15世纪末,甘蔗种植之旅继续西进,②先后开辟了到印度和巴西的海上航路,控制了蔗糖的传播。从16世纪起,大西洋诸岛上,殖民者强迫非洲奴隶加速蔗糖生产。17世纪,荷兰人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以其为中介,甘蔗被移植到英属、法属加勒比海诸岛。

——摘自中国国家历史《一粒蔗糖里的世界史》

(1)材料中①应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B.波斯帝国
C.贵霜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2)材料中②所指的重要传播者当是(     
A.葡萄牙B.英国C.西班牙D.意大利

◆糖的嬗变:从稀有品到必需品
(3)16世纪以后,各种各样新食品引进欧洲,引发了欧洲的生活革命。将下列世界性商品与其解说词对应。
①茶叶A.原产于非洲的一种“提神醒脑”的植物饮料,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
②蔗糖B.由殖民者从印度引入,依靠黑奴在中南美洲大量种植,是三角贸易中重要的商品。
③玉米C.西班牙从美洲将其带回欧洲,16世纪起在南欧广泛种植.
④咖啡D.《马可波罗行纪》对这种生活必需品有过重点记载,去东方寻找“它”被认为新航路开辟的起因之一
⑤香料E.荷兰人将其从中国运往欧洲,是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重要商品

材料二: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流入欧洲。白糖配着咖啡、红茶,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与此相应,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大都住在英国,因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他们当时几乎把持了英国的政治。工人阶级中也开始出现茶歇,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补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以省出更多时间从事生产。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

——摘编自刘作奎《改变世界的四种植物》

(4)对英国工人阶级“喝上加糖红茶的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理解正确的是(双选)(     
A.英国工人阶级生产效率得到保障B.英国工人阶级膳食结构更趋均衡
C.英国工人阶级推动社会生活风尚D.英国工人阶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糖的推力:从分散到整体

材料三:梵文专家季羡林曾注意到敦煌文书里有一个词叫“煞割令”,就是蔗糖。而这个词应该来自梵文Sarkara和巴利文Saekkhara。世界上蔗糖这个词,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显然都来源自这一名称。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甜菜机器制糖业快速发展,甘蔗糖业日渐萎缩,由中国主导的东亚糖业旧格局逐渐瓦解。仅1929年,进口洋糖(以甜菜为原料)高达89万吨,价值银元1.5787亿,超过了中国所有民族工业的产值。

——葛兆光《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5)综合所有材料,你能从“蔗糖”的发展轨迹中看到哪些人类历史的重大主题。
2023-12-13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经济与贸易(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4 . 假如你乘上“时空穿梭机”,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见证不同文明的历史变迁。

1.当我国处于下图所示历史时期时,西欧社会正处于(     
A.希腊“古典时代”B.罗马共和国时期
C.即将步入中世纪D.文艺复兴时期
2.古代有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3.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4.某老师以情景剧的方式描述了某项制度下的现象:披甲执剑的骑士,深沟高垒的城墙,饮酒高歌的贵族,坐拥地租的领主。该制度是(     
A.雅典城邦政治B.西周封邦建国C.西欧封建制度D.近代君主专制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儒家学说成正统B.中央集权制建立C.宗法式家族制形成D.世卿世禄制确立
6.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A.大化改新B.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卡德纳斯改革
7.“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A.“公历”的由来B.阿拉伯数字C.巴格达的“智慧官”D.计算机网络
8.2019年4月15日,法国          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母院失火。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文中空格处应为(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9.公元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和好关系。此时间还可以表述为公元(     
A.10世纪初期B.10世纪末期C.11世纪初期D.11世纪末期
10.欧洲航海家首次发现新大陆的航行,出发地是下图中的____

11.有学者将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动植物、文化、疾病等的交流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下列食品中的主要原料源自美洲玛雅人贡献的是(     
A.炸鸡排B.汉堡包C.奶酪饼D.炸薯条

材料   麦哲伦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航海计划,未被采纳,转而效力西班牙。1519年,他率领265名船员开始远航。1522年,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

——摘编自《大国崛起》

1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观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2024-02-22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文化
5 . 百年变局

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某校历史学习社团围绕“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的新变化”分组探究,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一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国际格局新变化”,为此制作了框图,以说明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

(1)请你在②③处补充“形成对峙”的重要史实
示例:①“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__________________
在④⑤处补充“激烈对抗”的重要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主要任务是探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下为摘选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1977年部分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

            行业
国家
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10010010010075

100100私有7575
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
10025私有25私有

材料二   二战后部分国家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12. 2%23.2%50.7%
19902.8%5.1%7.2%
工业195034.7%42.2%22.2%
199025.8%40.5%33.6%
服务业195048.9%32.4%26.6%
199071.4%54.4%59.2%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何处?

三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历程,得出结论“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变化之一”。

(3)小组回溯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过程。按时序完成示意图中对应条约的填写。

(4)小组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认识之一是“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从单独反抗到国际合作,从部分参加到广泛参与”。与此结论相对应的典型历史事件是(     )(单选)
A.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B.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C.五四运动——抗美援朝D.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四组:主要任务是探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以下为摘选的一张简表。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1953-195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你认为表格中空白处可供选择的内容是(     )(双选)
A.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五组:主要任务是探究“中国与当代世界变局”,该组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趋势及人类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繁荣事业,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五   

(6)综合以上五个小组探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变化与世界变化关系的认识。
2023-12-25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6 . 画里乾坤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图片及文献资料。

材料一



(1)图1至图4反映的劳作场景与下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的是(填字母)

(2)图5、图6物种原产地与上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是(单选)
(3)从材料一中6幅图片内容看,该学习小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单选)
A.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B.日常生活与商业贸易
C.食物生产与物种交流D.居住环境与交通变迁

(4)图2画像石为1950年江苏睢宁出土。有学者认为最上层是仙人骑鹿,中层为人物会面,下层为合家劳作。该画像石内容透露出东汉社会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玉米)、洋芋……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袁景晖《建始县志》


(5)根据材料二,概述马铃薯、玉米传入后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文化与艺术(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7 . 乡土中国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上去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材料一:家谱中的“五服图”

注:“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人,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五服之内为亲戚,出了五服则没有了亲缘关系。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基层社会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2)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双选,填涂字母)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工商皆本的观念
C.商品经济的活动频繁D.安土重迁的思想

材料三: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还依据圣训亲自制定了《南赣乡约》:“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为很多地方的乡约组织沿用。

——摘编自黄熹《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

材料四:1930年前后,部分知识分子主张用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梁漱溟的影响较大。他主张将“中国固有精神和西洋文化的长处二者为具体事实的沟通调和”。……把社会的政治法律问题放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之内,同时吸收西方团体组织的方式,形成社会新组织。到了1937年,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最终失败了。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为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材料五: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中国的乡土社会?
2024-04-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疫苗与人类社会。某校同学进入医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一组同学被分到了“疫苗与人类社会”的课题组进行医疗社会史的研究。
(1)协助小组成员将以下疫病与其有关的历史影响进行配对。
①鼠疫
②天花
③流感
④斑疹伤寒
⑤疟疾
A.该疫病全球大爆发,被认为是导致一战结束的原因之一。
B.该病在中世纪欧洲的爆发被认为动摇了基督教会权威的原因之一。
C.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该疫病的治疗作用。
D.该疫曾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木乃伊面部留有该病所致的瘢痕。
E.该疫病直接导致拿破仑帝国在俄国的战争失败。20世纪早期该病在苏俄(苏联)与波兰大流行,数百万人死亡。

从历史上看,说服人们接种疫苗对于控制疾病同样重要。小组同学以牛痘疫苗在印度的推广及其影响为例再行研究。

材料一   1802年,英国医生在孟买成功为一名女童接种了牛痘疫苗。于是,牛痘疫苗开始在印度推广。英国在印度推广牛痘疫苗有□□□□的考虑。一方面,天花对在印度的白人士兵和平民有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英国殖民者将牛痘疫苗视为展示善意的方式,认为牛痘疫苗是印度教视为神圣的牛的产物,印度人肯定会积极接种,殖民政府将由此获得仁爱的声誉。

——摘编自《冲突与妥协:传统文化与英属印度牛痘疫苗的推广》


(2)材料□□□□缺失部分揭示出英国在印度推广牛痘疫苗的动机是(     
A.维护商业利益B.弘扬人道主义C.巩固统治需要D.发展医疗实验
(3)依据材料、联系所学,推测英国殖民者认为在印度推广牛痘接种并非难事的理由(五选三)(     
A.牛在印度的神圣性会在宗教层面助力民众接受牛痘的接种
B.殖民当局维护民众生命健康权利有助于大家接受疫苗接种
C.牛痘疫苗已经被证明对防治天花病毒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D.英殖民者可借助其在印度的行政管辖权推动推广牛痘种植
E.印度社会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预防意识深入人心

材料二   牛痘疫苗并未得到印度公众的认可,推广进程异常缓慢。为此殖民当局做了以下三个改进措施:

①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

②孟买颁布规定:本地出生的婴儿6个月内必须接种牛痘疫苗,否则父母将被处以6个月监禁或1000卢比罚款。

③当局采用动物疫苗以替代人源性疫苗并且着力研究有效的疫苗保存技术。

——摘编自王磊、申向洋《冲突与妥协:传统文化与英属印度牛痘疫苗推广》


(4)材料二反映出英国殖民当局在牛痘疫苗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双选)(     
A.印度传统文化的阻碍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C.民众对当局的不信任D.国大党激进派的强烈反对

小组同学最后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成功为例,深入探究疫苗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材料三   美国专家认为弱化活毒株的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的效果比灭活疫苗要好,但在美国检验该疫苗的现实人员条件不够。而同时,在苏联该病的发病率正急剧上升。1956年,苏联派人前往美国进行相关交流。同年,美国派科学家与苏联共同进行疫苗试验。1959年,苏联使用美国疫苗(OPV),在全苏1000万名儿童身上进行安全性试验,大获成功,几年后苏联根除了该病的威胁,这也推动了美国大规模的疫苗临床试验。

——摘编自孔维琴《美苏疫苗合作及其当代启示》


(5)根据材料,联系时代特征,说说你对当时疫苗临床试验获得成功的认识。
2024-03-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工业革命中的女性。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的角色与地位也随之变化。

(1)下列成果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

(2)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属于此范围的是____(单选)
A.手工工场、工厂制度   B.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C.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D.工厂制度、跨国公司

材料一   伦敦布莱恩特和梅公司的火柴厂女工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的工资却不到5先令。公司实行从3便士到1先令不等的罚款,女工并不能每次都拿到全额工资。违规行为包括聊天、掉火柴或未经允许上厕所。……火柴所用的黄磷原料,导致皮肤发黄、脱发和颚骨炎(骨癌的一种)。

——1888年安妮·贝桑特《伦敦的白奴制》

(3)根据材料一,概括女工工作的特点。

女工处境经报道后,引发关注。该公司强迫女工签署声明,这激起了她们的愤怒,发起了“1888年火柴女郎罢工”。

材料二   《Pall Mall公报》的编辑威廉斯·特德、工党选举团的亨利·海德和救世军的凯瑟琳·布斯都加入了记者安妮贝桑特争取改善工厂工作条件的运动。

英国最著名的《泰晤士报》等其他资本控制的媒体报纸,指责贝桑特是社会主义煽动者,评论说:“女工们没有被允许走自己的路,而是在不负责任的顾问怂恿下去罢工。这些现代工业化世界的害虫,正竭尽全力使这场争论达到顶点。”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4)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归纳当时社会对女工罢工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   在两周内,由于工会的支持和一场筹集了400英镑巨款的公共运动,妇女们赢得了重大的让步。她们组织了煤人工会——英国最大的妇女和女孩组成的工会。这是英国“新工会主义”爆炸式的巨大进步,当时技能不熟练的无产阶级第一次组织成了工会。

——安娜·慕尼沃兹和艾伦·伍兹《马克思主义与女性解放》

(5)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
10 .

文物A: 帕特农神庙石雕,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文物B:刻有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的玄武岩石柱,现存放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文物C:中国金代磁州窑山水画瓷枕,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文物D:西魏大统十六年《菩萨处胎经》(传世最古老的写经,中国国宝级文物),唐代传入日本,现藏于日本京都知恩院
1.按时间顺序为各文物进行排序。
出现顺序1234
文物C
2.对研究文物故乡的政治经济制度而言,以上文物中,兼具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双重性质的有(双选题)(     
A.AB.BC.CD.D
3.文物C中的山水风俗画也可以映射两宋时期的(单选题)
A.重文轻武        B.   市民文化                    C. 妥协求和
4.文物D能否对“佛教唐代时已经经由中国传入日本”观点提供支持?(判断题式选择)(     
A.能          B.不能
5.根据文物D,结合所学, 简要说说中原文明对鲜卑族政权西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为何希腊总理一提及帕特农神庙石雕,英国首相会托故取消双方的会晤?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8日,希腊政府发言人表示,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原定时间前几小时取消与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的会晤是“前所未有的”。

26日,正在英国访问的希腊总理曾表示,希望英方归还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希腊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

——摘编自《新京报》

7.你如何看待一些著名的博物馆收藏他国国宝级文物的现象?
2024-01-15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