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梁启超等社会精英游历欧洲,却到处看到和听到西方文化人士失望于自身文明,“想输入些东方文明,令他们得些调剂”的言论使他们倏然觉悟,转向国人提倡东方文化,因此引发了国内流行一时的东方文化思想。《欧洲心影录》中梁启超甚至这样感慨,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20年代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多少有些不太正常的过分热情逐渐消退,但各种专业译介和研究却继续得到发展。……对于近代以来屡遭西方劫难,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国人来说,这无疑起到一定的鼓励效果,部分扫除了由来已久的文化悲观情绪。

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场中国文化西播热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西方世界的文化歧视态度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优势,开启了自身的近代复兴,步入又一个全新历史阶段。

——摘编自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摘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结束至二战期间,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加坡与西方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今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澶渊之盟达成后,宋真宗欲“封禅泰山,镇服四海”,又恐为宰相王旦所阻,竟在宫中单独宴请王旦并赐御酒,王旦回家后才发现御赐酒樽中尽是珠宝。封禅大典后,王旦对未能阻止此类劳民伤财的闹剧后悔不已。这说明宋真宗时期(     
A.君权受到多重限制B.官场风气腐朽黑暗
C.文人政治特征明显D.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全球标准时间”,多种时间表述在世界范围内共存,时间通常意味着当地时间,取自太阳在当地天空中的位置。19世纪中期,统一时间运动开始于英国,随着铁路运输日益普及,许多城市很快效仿,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已经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在华盛顿召开,正式引入世界标准时间概念,以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零经度(称为“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世界划分为24个“标准”时区。借助铁路、蒸汽船、电报和电话等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标准时间在北大西洋地区率先推广开来。时间趋同在19世纪的全球化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使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一个普遍的、同质的、深刻的时间概念被打造成无可争辩的“现代”力量,也是西式现代化的基本标识之一,支撑着西方科学和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一部全球时间标准化的历史,根本上说是一部西方国家尤其英美等国,以全球化的名义改写世界时间进而改造国际秩序的历史。

——摘编自艾仁贵《全球时间趋同的成就与隐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标准时间”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全球时间标准化的历史”加以评价。
2024-06-0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人说:“1990年以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下海还是不齿的态度,大家都支持鼓励别人下海,但自己不下海。最早认为下海的都是混不下去、没办法、走投无路的人,或者是犯了错误的人,再晚一点认为是本事不大的人,但到了1992年下海的就都是体制内或社会上的精英分子了。”材料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B.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C.城市所有制结构不断发展完善D.中国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
2024-06-0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定了一项外交原则———“一边倒”,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领导人把外交战略调整为“一条线、一大片”的设想,即建立一条从日本经过欧洲一直到美国的统一战线,以抗衡当时霸权主义野心日益膨胀的苏联。外交战略的调整,说明中国(     
A.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布局B.首次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
C.抛弃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弱化国家利益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2024-06-08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材料中反映的政治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024-06-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分析:“北魏均田令的性质,是把被隐占的人口纳入国家户籍,据此,凡属私人占有的土地,都必须向国家缴纳租调。总之,原封不动地保留中原地区旧有的土地剥削关系,而不从根本上去触犯坞壁主和贵族的利益。”据此说明均田令(     
A.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B.具有户籍、土地、赋税制等多重性
C.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缓和社会矛盾D.实现了对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抑制
2024-06-07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其第552条规定:“土地所有制并包含该地上空和地下的所有权”“所有人得在地上从事其认为适当的种植或建筑”;第54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并且还具体规定了凡是土地产生的果实(耕种所得产品、房租、利息、家禽繁殖的小家畜等)均归土地所有者。这些规定(     
A.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B.明确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
C.传播了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的观念D.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建立
2024-06-0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史·薛奎传》载:永州“岁调兵三百人采铁,而岁人不偿费。奎奏听民自采,而所输辄倍之”。《宋史·梁适传》载:“莱芜冶铁为民病,当役者率破产以偿。适募人为之,自是民不忧冶户,而铁岁溢。”这反映了宋代(     
A.官员财政自主性的提升B.冶铁技术有了重大改进
C.政府调整了矿冶业经营结构D.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2024-06-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贵州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据史书记载,唐朝中后期湖北某地一名崔姓农民,“原家贫乏,偶种桔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同时,江南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农民家庭:他们“涸湖池取鱼,获龟犹倍多,悉刳其肉,载龟板至江陵鬻之,厚得金帛”。这些现象的出现(     
A.说明了多种经营方式的普及B.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C.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D.受到了税制改革的影响
2024-06-0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贵州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