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成帝时,刘歆见古文《春秋左氏传》,认为左丘明亲见过孔子,故《春秋左氏传》比后世口说为据的《公羊》《谷梁》更为可信,于是引《左传》解释《春秋》。刘歆的做法说明(     
A.任何史料都带有主观性B.口述史料没有研究价值
C.文献资料需要相互参证D.没有可采信的历史事实
2024-06-0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4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的经济进步一旦把摆脱封建桎梏和通过消除封建不平等来确立权利平等的要求提上日程,这种要求就必定迅速地扩大其范围。

大工业发展到更高阶段时,就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用以限制它的狭隘范围发生冲突了。

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无酬剩余劳动的独特经济形式,决定了统治和从属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直接从生产本身中生长出来的,并且又对生产产生决定性的反作用。但是,这种从生产关系本身中生长出来的经济共同体的全部结构,以及这种共同体的独特的政治结构,都是建立在上述的经济形式.上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身处快速工业化进程的马克思深刻洞悉了工业文明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一方面,工业化创造的生产力,极大提高了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马克思也看到,在工业化主导下的自然遭到了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高度紧张,人成为一种独特的“物”。马克思对这些现象给予了深刻的批判,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既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又是对工业化的批判与超越。

——摘编自冯凯《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的理论阐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2)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史料价值。
2024-06-04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明清时代,皖南一域产生了大量的契约文书。在徽州当地, 一般民众之间的经济交往相当频繁,田土交易推收过割,以及乡土社会秩序之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以“契约和理性”来支撑,即使是亲族之间也不例外。明清以来的徽州遗留下的大量文书,除契约文书之外,还有 日记、书信(包括原件、信底及活套)、账册、杂抄(“碎锦”“杂录”)、启蒙读物、日用类书和诉讼 案卷等,几乎涵盖了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徽州在传统上属于诉讼频繁的“健讼”之地,围绕着各类土地、房产、赋役以及人身依附关系的文书,作为发生纠纷和诉讼时的有力证据,有长时期保存之必要;再加上“敬惜字纸”之观念深入人心,巨量徽州契约文书得以留存。

材料二   海外也零星可见徽州文书之收藏。如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明代歙县方氏信函七百通(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作为书法艺术珍品流入美国);英国的档案中有一些徽州茶商的资料;日本长崎等地,保留了一些徽州海商的文书。日本其他的一些机构也保留有少量徽州文书,但其整体收藏的情况还不是非常清楚。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有日本学者提出:古代徽商的海外贸易活动的巅峰在明中后期,徽州海商在明末以后走向衰落,到清朝时,徽商则倾其全力经营国内商业。1984年,有学者利用中日(官方)交涉中的海事资料,揭示了清代徽商利用沿海来扩大其商业范围,并以巨额资本从事海外贸易的事实。1999年,有学者广泛搜集中日两国的文集、笔记、随笔、碑刻、族谱和尺牍等资料,并从中寻找徽州海商的印记,得出在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前)的东亚,徽州海商仍然极为活跃的结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振忠《徽州文书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徽州文书大量存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外收藏的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下半叶学术界关于徽州海商的争议焦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史料辨析在史学争鸣中的作用。
4 . 阅读史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   

铜奔马,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史料二   “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史料三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闾阖,观玉台。”

——西汉武帝刘彻《天马歌》

史料四   

画像石是汉魏时期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中,汉代画像石上有大量反映出行、征战和升天的奔马形象。

从上述史料中选取两则史料说明其史料价值,并围绕主题“天马与汉代的时代精神”,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清楚,史论结合)
2024-05-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画眉”是中国古代女性重要的文化意象。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代女性眉式

年代眉式资料来源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

阎立本《步辇图》(宋代摹本)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右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墓出土陶俑(陕西)
武则天如意元年(692)

并州大都督、外戚韦洞墓出土壁画(陕西)
武则天神龙二年(706)

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壁画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

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绢画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摹本)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

周昉《簪花仕女图》(宋代摹本)
晚唐(约 828-907)

莫高窟130窟壁画

——摘编自范红梅、温兰《浅谈中国古代女性眉妆的流变》

材料二

清代知识分子对女性眉式多有涉及或评论。方玉润评论《诗经·卫风·硕人》中的美人,其美不在于“螓首蛾眉”“美目盼兮”,而在于“有德”。李渔评说美人虽看重“眉之秀与不秀”,但又主张习文明理“不可不与修容治服并讲也”。曹雪芹在薛宝钗登场时罗列其“眉不画而翠”等“风流”之处,后文则多强调“(贾母)喜其稳重和平”,脂砚斋亦称赞宝钗“博学宏览”“胜诸才人”。

——摘编自宋子俊《重新审视薛宝钗形象的审美价值与现代意义》等

(1)试指出材料一中唐代女性眉式的阶段性变化,并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表3在研究唐代女性眉式流变问题上存在哪些不足?
(2)材料二反映了清代知识分子有何审美价值取向?你认为学者们为什么会研究“古代女性眉式”这一“小问题”?
2024-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鸿章与近代中国李鸿章(18231901),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

通过对与其相关的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李鸿章。下表是近现代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中国轮船招商局》(《申报》第218721129日)
史料3《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同治元年(1861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史料4《李文忠公全集》吴汝纶,金陵书局1908
史料5《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6《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1)阅读材料,将上表中的文献史料分类,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李鸿章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2024-05-14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莱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茱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

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展,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2024-05-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产生了大量的诗歌。英国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1893——1918)的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做了犀利地描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节选)他们蹒跚而行,眼里充满了血丝。所有的人都一瘸一拐,所有的人都瞎了;他们筋疲力尽;甚至对身后轻轻落下的毒气弹的呼啸声也充耳不闻。毒气!毒气!快,小伙子们——慌乱中摸索着,刚刚来得及戴上笨重的钢盔;但还有人在喊,在跌跌撞撞地行走挣扎着,像是置身于火里或石灰里。透过泪水模糊的眼镜片和密集的绿光,宛如置身于绿色的海洋,我看见他在下沉。……他跌向我,摇摆着,窒息着,下沉着。我们把他扔在上面的马车后大步前行,……他垂下的脸,像一个罪恶的魔鬼;如果你能听到,一次震动,都使他腐烂的肺部汩汩流出血沫,如癌症般惹人生厌,像反刍恶心的食物一样痛苦,无辜的舌头上有无法治愈的痛。我的朋友,你不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追求那些绝望的光荣,“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这是古老的谎言。注:威尔弗雷德·欧文在1915年入伍并在西线服役,1917年3月,他负伤并被送回家。1918年8月他宣称可以继续服役后,重新返回战场。11月7日,也就是休战前四天,当他试图穿越桑布尔运河时,死在了德国的机枪下。这首诗歌写于1917年,即欧文战死的前一年。

材料二

1914年

弗朗索瓦·斐迪南大公遇刺

1915年

德国潜水艇击沉英国“路西塔尼亚”号;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16年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1917年

德国重新实行无限制潜艇战;美国对德国宣战;布尔什维克革命。

1918年

《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英国妇女获得普选权。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0年

国际联盟第一次会议

1923年

“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宣布土耳其共和国建立

1928年

英、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

……

……

(1)《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是描写一战的经典作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研究一战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一战与       ”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完成填空,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独属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兼具物理空间、社会形态与精神投射的多重维度。

材料一   南宋时期,《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以及《咸淳临安志》相继问世,后人并称“临安三志”。《乾道临安志》主要记述南宋临安的皇室宫苑、朝廷机构、物产风俗、历代牧守;《淳祐临安志》主要载述南宋临安的城府、山川;《咸淳临安志》征材宏富,体例井然,对疆域、山川、秩官、风土、人物等内容均有记载,是三本志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临安三志在中国古代都城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比较《咸淳临安志》与《长安志》,显然都城志在南宋时期已趋于定型。都城志发展至两宋时期,体例趋于完备,内容也更为丰富,这与当时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修志风气的盛行分不开。

——摘编自黄硕《临安三志研究》

材料二   临安成为都城的原因,首要问题是财赋。绍兴僻处海隅,州城狭小,其所在浙东地区的物产无法满足行都的财赋供应,距离驻扎在江淮一带的宋军也较远,不利于遥控指挥。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初一,回到临安的赵构将由绍兴府治改成的行宫赐还地方,复为府治,表示不再考虑将绍兴作为行都的候选地。其二是区位。临安有运河交通之便,腹地也比绍兴更广。建康的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与军事地理等条件都更优于临安,但就防御金兵来说,不如临安安全。他放弃在地理上有镇东南之势的建康,选择地势狭窄、僻在海隅的临安的主要原因,无非是前者太过靠近长江,而后者离金兵更远,且有“重江之险”。

——摘编自包伟民《南宋临安—壮心未与年俱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安三志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临安城发展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庄园里的农民都是领主的佃户,从领主那里领取耕种的份地,不同身份的农民向领主履行不同的地租义务。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领种土地纳货币租,不服劳役。农奴要在领主的土地上劳作,通常是每周3天,农奴死后,其子女继承份地,要向领主缴纳数额不菲的“继承捐”。

史料二   

13世纪,一位名为亨莱德的英国领主总结了佃户管理方面的经验:因为佃农出工不出力,因此必须预防他们弄虚作假,而且还必须不时加以监视;再者,管家必须是一个人不漏地都监视到了,要使他们都好好干活,不好好干活就训斥他们。

材料二   史料一   判决权不是领主管家的专利,而是属于庄园的农奴,即便是那些生下来就是农奴的人,也被赋予了或者参与法庭判决的权利。农民根据庄园习惯或自行订立的“村规”管理自己,他们常常根据庄园习惯,拒绝领主的不合理要求。参与法庭判决的人被称为“陪审团”,一般由12人组成。

史料二   一个名叫W.德·T的人前来法庭申请领回自己的那头黑母牛。这头黑母牛走失了,后来在领主的牲畜栏里被发现,他来申请被领主监禁的那头走失的母牛,说这头牛是他的,并证明有6个人可以作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庄园所反映的社会关系,说明史料二的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园法庭判决要遵循的原则,据此判断W.德·T能否胜诉并说明理由。
2024-04-2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高级中学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