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38次组卷 | 117卷引用: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周代的城市,按照奴隶制的等级尊卑制度和宗法礼教思想,对各级城市的面积大小、道路配置以及城市中行政、经济等功能分区,均有严格的规划。《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


上述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城市的哪些特点?
2024-02-1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中曾记载,从1516世纪,就整个新大陆来说,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30年出现于俄罗斯,很快横扫了欧洲,接着出现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传染病。为防止全球性的瘟疫蔓延,医学界展开科研探索,18世纪末,英国医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荐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牛痘接种法后来传入中国。20世纪后,伴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增强,对传染病进行控制等国际卫生问题日益突出。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局建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2-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达标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诗·商颂·长发》记载,商人的第11代祖相土发明了马车;而《周书·酒诰》记载,商人祖先王亥牵牛驾车到远方进行交易;《六韬》也记载:“殷君善治宫室,大者百里,中有九市”“宫中九市,车行酒,马行炙”。这表明,商朝(     
A.商业活动已开始兴起B.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C.注重商业与贩运贸易D.工商食官格局逐步形成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时,中国对外贸易、航海事业都很发达。7世纪初,在苏门答腊东南部建国的室利佛逝兴起后经常遣使来唐。唐代初年,诃陵国统一爪哇岛上的30多个部落后也和唐朝往来密切。室利佛逝当时是印度之外的世界佛教中心之一。唐朝时,中国高僧义净曾在室利佛逝居住十二三年;他所著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在室利佛逝写成而寄归中国的;中国高僧运期,精通古爪哇语,长居爪哇和室利佛逝并圆寂于此;据《新唐书·诃陵传》记载,唐代和尚会宁于公元665年到诃陵,居住10余年,翻译佛经。公元10世纪时,阿拉伯人马素提在《黄金牧地》一书中,记述了公元943年他经过苏门答腊时,看见许多中国人在岛上从事种植业。苏门答腊岛南部的众多中国人自称是在黄巢起义失败后避居这里的。自那时起,印尼华侨就豪迈地自称“唐人”,称祖国为“唐山”,把自己在海外的居住地称为“唐人街”。后世移居海外的华人多沿用这一称谓。下图为画家笔下的1940年雅加达班芝兰唐人街街景(局部)。


——摘编自薛秀霞《印尼华侨移民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历史上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2024-03-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粮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粜,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两湖地区这一现象(     
A.有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进程
C.利于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D.表明政府放松了市场交易监管
7 . 16世纪晚期的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但此时辣椒多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的;18世纪中后期,辣椒作为餐桌调料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开来;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辣文化”覆盖人口超过5亿。材料深刻反映了(     
A.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中国人地矛盾的激化
C.远洋粮食贸易的兴盛D.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
8 . 据记载,阿拉伯帝国境内有众多的繁华城市,如巴格达城内国内外商品应有尽有,分为果市、布市、食品市、羊市、钱市等。奴隶作为特殊商品其买卖十分兴盛。936年,一个波斯商人用40艘船从非洲运来12000名黑奴。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是文明交流融合的使者B.阻断了东西商业通道
C.对外扩张战争极其残酷D.国内外商业贸易兴旺
9 . 2023年2月,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包括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在内的五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四角坪遗址(下图)为中部方形夯土台基,初步推测是秦统一后代表国家意志的礼制性建筑,是从王国到帝国阶段转型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秦代唯一代表国家礼仪的系统性建筑,对研究秦朝的礼仪、建筑都极具价值。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B.史实的证明,是考古学家而非史学家的事
C.考古仅限于寻找证据,需有文献记载加以印证
D.史学研究的过程,也是基于考古发现的主观推断过程
2023-06-25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后作业
10 . 西汉时引入西域的苜蓿,因其适用于作为马的饲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广泛种植。《齐民要术·种苜蓿》中记载:“春初既中生啖,为羹甚香”材料说明了(     
A.魏晋时畜牧业得到发展B.外来植物改善民众生活
C.食品加工技术大为提高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变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