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希腊,每个公民既有权利也有义务保护城邦的独立与安全。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按财产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军事义务:富裕的第一、二等级提供骑兵,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相对贫困的第四等级提供轻装步兵和在海军中服役。每个公民从20岁开始服兵役,直至60岁。公元前5世纪以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以及来自波斯帝国的海上威胁日益严重,雅典开始大力发展海军。第四等级的贫农和雇工,为海军的三列桨舰提供了舵手、瞭望员、桨手等,在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的希波战争中,他们为击退波斯所做出的贡献远大于前三个等级。这提高了他们在城邦内的地位,城邦领导者不得不给予他们更多的政治权利。

——据周雷《古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政治》

材料二   西魏时期,宇文泰建立了府兵制。唐朝前期实行经过隋朝调整的府兵制。府兵由地方政府取六品以下子孙及平民无职役者点充,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府兵在地方由折冲府统领,平时在家生产,农闲时由折冲府组织习射,并轮流到京城宿卫,战时在皇帝临时任命的将领的指挥下作战。折冲府共600余,其中约有40%设置于关中地区,形成“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之势。府兵宿卫和出征时免除本人课役,但他们要自备武器、甲胄和衣粮等,政府并不提供。战事结束后,将归于朝,兵归于农,以起到“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绝祸乱之萌芽”的效果。

——摘编自吴宗国《说不尽的盛唐——隋唐史二十讲》

材料三   新中国兵役制发展简表(部分)

1978年

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国产武器装备部队,许多关键技术岗位的士兵因服役期较短而很难胜任工作,军队建设和国防需要与1955年以来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中央军委规定:义务兵超期服役满5年后可申请改为志愿兵,服役期“为12年至20年”。

1998年

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专业技术兵比重大幅提高,兵役制度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第三部《兵役法》颁布,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2008年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相当数量大专以上毕业生不易找到稳定工作。中央军委在冬季征兵命令中明确,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公民兵制的特点,并概述其在雅典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的背景,并概括其优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中国兵役制度调整的意义。
2024-01-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自建国不久,吸取隋武力统一未果的教训,在贵州“招抚”各少数民族首领内附,谢氏、赵氏、宋氏等大姓纷纷率土内附。在此基础上,对归附各族地区逐步形成了体制比於内地,由中央派流官治理的经制州;仍由当地土酋担任州县长吏,按原有风俗统治的羁縻州;及与中央王朝保持松散臣属贡纳关系的藩国,一共三个政治圈层的行政建置体系。初唐、盛唐时期,经制州范围不断扩大,中唐以后则渐次缩小,不得不将一些原经制州改为羁縻州。

——摘编自何仁仲主编《贵州通史》

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方面削弱甚至废革土司,增加赋税收入,同时将尚未纳入建制的地方设官管理,扩大流官统治;另一方面开辟苗疆,开通贵州—湖南、贵州—广东的通路,雍正王朝在贵州境内大规模改土归流。到乾隆初年,贵州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比明朝时期增加了5.7万平方公里,扩大了约1/3,南迁移民相当一部分来到贵州山区,开垦出了大量耕地,贵州的汉族人口在数量上开始逐渐超过了其他民族人口。

——摘编自王纪鹏《明清时期政府对贵州改土归流策略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在贵州地区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在贵州大规模实施改土归流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重储,公私皆储粮。据考证,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粮食储藏的记录。周朝将粮食仓储上升到国家社稷安危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他筹粮入库渠道。例如宋代,官仓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封建王朝重视加强仓储管理,其主要做法有四:一是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二是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自行管理。三是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例如,西汉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经常检查所属仓谷。四是注意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例如,在雍正元年至三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实现美国自身的经济需求与政治目的的同时,也确实对日本的农业与社会步入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初期的粮食政策连同日本经济复苏后美国长期实施的粮食倾销,共同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主要内容。

——摘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认为,在人口、土地、水资源等压力下,中国自身将无力满足快速增长的粮食需求,必然转向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粮食,从而引发世界性粮食危机。但从过去 30 年中国的实践来看,布朗的预言并未成真,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率领全国人民维护粮食安全的伟大实践成就。……从2004年起至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已形成定例……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粮食安全保障法》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2023年立法重点。

——摘自徐刚《国际粮食安全态势与中国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储备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朗预言并未成真的原因。
2024-02-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以及西北边陲的军事胜利,中原与西域之间的道路终被贯通,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汉政府“自敦煌西质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从而保护中西商贸往来。

——张松《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立法》

材料二   唐代的帝国版图较之前朝有了很大扩展,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唐政府对陆上和海上的对外贸易极为重视……唐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来自东、南两个方向,与唐交易频繁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新罗、南海诸岛国、印度、斯里兰卡、大食(阿拉伯)、波斯等。唐政府规定,蕃商不能轻易上岸、随便交易,每至各道,必须奏报,这些都由蕃长负责。市舶使通过蕃长对蕃商的货物逐一检查登记,即然后依据法令抽税或禁止没收违禁的货物……唐王朝允许蕃商在中国内地自由定居、营业,并且在蕃商较多的城市划出一个固定区域——蕃坊,依照其本国法律和习俗进行管理。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除此之外,唐律还保护蕃商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张松《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立法》

材料三   清政府在允许海外贸易的同时,又制定出许多限制出海贸易的条例。诸如对出海贸易的货物作了具体规定,粮食、兵器、木板、铁器、火药、土硝、硫磺、水酒等都被视为是违禁品;严禁将船只卖与外国人,“如将船卖给外国人,造船人与卖船人皆立斩。”……出洋人员要随时受到严格稽查,禁止民人留居国外,有违者,“解回立斩”;清政府还规定渔船不得海外行商,“渔船出洋,不许装载米酒,进口亦不许装载货物,违者严加治罪。”

——张松《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立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2024-01-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