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晚清《申报》招生广告的变化趋势(如图)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语言速成教育是教育机构发展的突出特点;第二阶段广告总量激增,实业教育、医学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进一步发展。上述变化反映了(       

A.广告日益主导教育的发展方向B.国民主要关注的是医学教育
C.向西方学习已经深入制度层次D.民族危机推动近代化的深入
2 . 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平干王刘元去世。大鸿胪禹上奏称,刘元多次杀人且暴虐无道,被刺史举报,罪名确凿。按《春秋》义理,“诛君之子不宜立”。上奏许可,封国遂被废。这说明当时(     
A.王国问题得以彻底解决B.监察官具有位卑权重的特征
C.尊崇儒学原典蔚然成风D.儒家伦理成为治国重要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苏维埃国家管理应由人民群众直接参与。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所通过的决议则强调,“俄国共产党既然掌握了政权……自然应当使自己数以万计的党员去管理国家”。这说明苏俄领导人(     
A.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B.支持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探索符合国情的民主道路D.反思苏联模式产生的弊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治维新的前十年是急行军式的改革,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亏空。面对物价鼠升,社会动荡的局面,188011月,明治政府公布《工厂处理概则》,以此为标志开始调整产业政策。1884年,明治政府在出售价格、付款方式,经营自主性等方面放宽条件,以相当政府创业投资额13-15的低廉价格,将20余家政府创办的工厂处理给三井、古河、三菱大仓等政商。至此,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形成分工合作体制。获得巨大利益的政商迅速推动商业资本转化为工商业资本,并支持政府对内压制民权运动,对外向朝鲜半岛进行扩张。在产业调整政策推动下,19世纪80年代初期,以轻工业为中心的产业革命在日本开始涌动。

——摘编自王新生主编(日本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产业调整政策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产业调整政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六韬》提出,“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儒家认为,“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而“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行省制、三司厂卫、军机大臣制度等,本质上是始终围绕“国家安全”而出台的政治制度。《孙子兵法》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元史·陈天祥传》感叹道,历朝历代,因百姓富安“以致乱”,百姓困穷“以致治”,“自有天地以来,未之闻也”。中原王朝极少对城外的强大政权发动战争,此即所谓“划疆自守,不事远图”。中原王朝虽以“天下”来看待国家,但“王者不治夷狄”思想始终根深蒂固。先秦时期,在边陲之地,均设师戍守,设界立关,广设隘、津、渡。秦汉时期,西北地区玉门关、萧关、大散关、严关等,在国家战略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图被赋予了国家政体的象征意义,先后出现的《山海图》《禹贡地城图》《九域守令图》《六经图》等均与国家概念上的安全防御有关。秦代开始,贫苦之民被迁至边疆“移民实边”。西汉赵充国率领汉军在先零等地屯田。

材料二   清末民众视野中,国家安全的范围已经不仅仅指内地的安全,而且是包括蒙古、西藏、新疆等在内的国土“整体安全”。1894年,郑观应在《易言》基础上,以“富强救国”为主题,写成了体系完整、思想成熟的《盛世危言》提出了近现代“国家安全观”以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方案。在梁启超看来,中国古代国家是皇帝的私有财产,皇杈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在一个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国要存在下去,必须形成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他最关心的不是“开明专制”,而是“国家理性”。他看重“开明专制”,把其看作解决“中国国家安全生存问题的一个理想和有效的方法”。梁启超认为,国家安全与否,并非富国强兵而获得物质财富和先进技术,而在于“新民”,“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特征和维护国家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进步人士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2-27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6 . 据图可知,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B.实业救国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紧密
2024-03-08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明永乐十七年,大学士杨荣上疏斥责府、部、法司各部门弊政。皇帝示意杨荣,“天子近臣直接上奏,易使朝堂臣子间相互猜忌,不如让御史弹劾这些部门、”于是御史邓真疏入奏,被弹劾的各部门纷纷认罪。这反映了明初(       
A.中枢机构内外相维的体制B.皇权专制进一步得到强化
C.阁臣在朝局中的作用有限D.监察御史权力重而品级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希腊城邦国家一直推行保护中小地产的政策,禁止占有超过规定最高限额的土地,禁止对一定数额的份地进行抵押和接受抵押。这一土地政策有利于
A.稳定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B.维护城邦的独立自治
C.促进封建经济的健康发展D.实现贵族公民的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40年11月,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在一个决定中说:“广泛地开展边区经济建设,是边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这首先就是为了使边区由半自给自足迅速走上完全自给自足……没有有效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边区的巩固和发展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坚持抗战
C.民主联合政府亟待巩固D.陕甘宁边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
10 . 1951年,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并在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仰光等城市举办中国文化艺术展览,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1955-1956年,中国与日本先后派遣剧团实现文化互访,中国京剧与日本能剧、伎剧进行了交流。这些民间交往(     
A.丰富了新中国文化的内涵B.拓展了新中国外交的空间
C.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获得了国际社会一致认可
2024-03-20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