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之,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国共两党的合作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的有条件的合作。它的破裂是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与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关系。从土地问题这一角度来看,两党指导思想不同是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两党不能求同存异,照顾合作的性质和要求是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而两党土地问题上的分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则是合作破裂的直接原因。

——摘编自吴九占、孟凤英《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材料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组织的共产国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共产国际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力倡中国共产党放弃苏维埃旗帜,转而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产国际时时提醒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惜代价维护这个统一战线不致破裂,这些指示和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保持统一战线的长期存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摘编自徐玉凤《共产国际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维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以及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三)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魏之际,天下纷争,时任辽东太守的公孙度整顿风气,打击豪强,实力迅速提升,“东伐高句骊,西击乌丸,威行海外”,曹魏名臣刘晔指出“(辽东)水则由海,陆则阻山,故胡夷绝远难制”。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公孙度更是越海收东莱诸县,自立为辽东侯。曹操平定北方后,东部鲜卑开始大量进入辽河以西地区,并不断向东迁徙,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据《三国志·魏书》记载:“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九月,鲜卑内附,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以居之”。

——摘编自张天放《汉末至东晋初期人口迁徙对辽东地区的影响》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总的来看,汉末的人口流向是由青州(今山东东北)、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向幽州(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迁移;由山东半岛渡海向辽东迁移。今天的辽宁等地是当时主要的人口迁移区域。学者对比两汉辽东户数,统计出其增长率为14.625%。对照全国户口负增长的形势,这一数字相当可观。迁入人口多来自周边的幽、冀二州和渤海海峡对岸的山东半岛,幽冀民众大多由“卢龙塞”和“傍海道”进入辽东,而山东半岛居民则大多“浮海”至辽东,其中不乏时之名士:如东莱人太史慈,北海朱虚人邴原、管宁,乐安盖人国渊,平原人王烈,等等。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时期渤海航运与辽东浮海移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末涌向辽东的人口构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末辽东移民大量涌入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三)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3 .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后,由中国的县和乡村组织并推动的乡村工业化,促使乡镇企业快速形成与发展,而众多乡镇企业的竞争又推动了市场的形成。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     
A.外向型经济的发展B.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C.政府与市场的互动D.计划经济的成败得失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三)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4 . 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奏,称“地方困苦无资”“运转难艰”,请招民试垦呼兰所属蒙古尔山等地120万余垧。清廷准奏,先后开禁呼兰、三姓、宁古塔、绥芬河等地,并设置招垦总局。清政府此举(     
A.意在遏制日本的扩张势头B.将洋务运动推及黑龙江
C.缓解了地方财政紧张状况D.有利于北部边疆的巩固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三)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5 .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朝廷下诏允许商人运粮到大同仓和太原仓,换取两淮盐引,然后凭盐引到两准都转运盐使司所辖盐场领取食盐,再到指定地区贩卖,称“开中法”。明廷推行开中法意在(     
A.加快北部边疆的开发进程B.缓解边军粮饷不足的困境
C.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D.纠正食盐专营政策的弊端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三)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他们一开始就是有组织的团体,最高领袖的职位由前任传给他所认可的贤者;团体成员都得服从命令,并且不得计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以最坚定的意志反对战争。据此可知他们是(     
A.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B.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
C.游走诸侯间的纵横家D.崇尚逍遥自由的道家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三)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这反映出(     
A.中国制造引领世界潮流B.市场经济激发企业活力
C.时代精神助推民族复兴D.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
7日内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二)历史试卷
8 . 据下表中两则史料可知,汉代(     
史料出处
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
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
……自武帝以来皆献见
《汉书·地理志》
(雷州)徐闻县,本汉旧县……汉置左右侯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铁其所求,与交易有利《元和郡县图志》
A.对外政策比较开放B.海路是中外交流主要通道
C.地方制度有所变革D.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776年7月12日,英国理查得·赫将军写信要求会见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以商谈和战问题。然而,华盛顿以其信封上“华盛顿先生”的称呼为由对会面加以拒绝,并认为,他作为一个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公民无权接见英国王室的使者。华盛顿此举意在(     
A.表达不妥协的战斗意志B.强化为国而战的意识
C.维护美国的权利和尊严D.借礼仪规范约束英国
10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30年间,永久性国际移民主要呈南北流动,即由经济落后或缺乏活力的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控制外籍人入境的政策也有所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劳工流动增长较快,这在东南亚和西亚国家尤为突出。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A.西欧国家党派竞争加剧B.冷战双方对抗战略调整
C.中东石油工业发展迅速D.发达国家着手产业升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