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向世界贸易组织报备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有591项。其中,跨区域协定共292项,占比约为49%。全球出现众多既参与多边贸易规则框架,又参与区域贸易规则框架的“双重身份”国家。这说明(     
A.国际经济旧秩序濒临瓦解B.经济全球化弱化国家主权意识
C.国家间经济依存程度增强D.区域集团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
2 . 解放前,中国大多数农村基本没有医疗卫生组织机构和相关设施。在人民政府号召下,1951年开始,农村私人诊所、药铺从业人员先后办起了多种形式的联合诊所,把分散的个体医疗资源集中在一起。联合诊所(     
A.解决了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B.实现了中国农村医疗的现代化
C.有利于推进农村医疗资源公有化D.改变了医疗资源私人占有局面
3 . 在罗马帝国征服殖民地的过程中,大量行省城市兴起。到2世纪时,几乎每一个行省城市都有类似罗马的比较正规的市政组织、公认的法律、剧场、竞技场、圆形剧场、公共图书馆、辩论和演讲使用的讲堂等。这一现象(     
A.有利于罗马公民法产生B.适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D.体现了罗马文化的不断扩展
4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在土地革命中,不仅将没收来的财物都散发给了农民,并且还给他们分田地。此外,苏维埃政府还相继出台了新的劳动政策,“分田后,没有长工了,零工也大幅度减少”。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土地革命(     
A.巩固并逐步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B.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苏区社会面貌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为东汉与盛唐城市分布的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朝代

统计年份

黄淮地区

长江—珠江地区

西北

总数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数目/个

占比

东汉

140

700

59.3%

383

32.4%

98

8.3%

1181

100%

盛唐

740

615

37.5%

964

58.8%

60

3.7%

1639

100%

A.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B.水运交通主导城市分布
C.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D.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
6 . 二十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一现象(       
A.说明妇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B.反映妇女自我意识觉醒
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表明革命引领社会风潮
2024-01-22更新 | 39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拥有执政官提名权、公民大会制定法律的批准权和独裁官任命权。至屋大维时期,元老院仍能管理部分行省,但屋大维频繁修订元老名册,使其成员从1000名减少至600名。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政体由元首制转变为君主制B.平民对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
C.罗马政体丛共和制向元首制过渡D.权力斗争使罗马法遭到破坏
2024-01-22更新 | 38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区,史前时期,粟是黄河流域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裴李岗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遗址都发现过粟。黍的分布与粟相当,是华北地区与粟共存的一种农作物。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种植面积十分有限。

商周至春秋时期,稻成为仅次于黍、粟的主要粮食作物,郑州白家庄商代早期遗址曾发现过稻壳的遗存。小麦从西亚传入并在黄河流域种植,甲骨文中多见“麦”字,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修建的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大为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小麦成为仅次于粟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水利条件优越的地区已经大量种植,较以往有明显改变。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黄河流域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一时期域外传入的新粮食品种高粱、荞麦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其中荞麦因抗秋寒低温、生长期短的特点,在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明清时期,稻、麦的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自然环境变化,黄河流域水稻种植面积明显缩小,同时小麦因灌溉技术的提高,替代黍、粟成为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但这一时期粮食作物种植最明显的变化,则是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为代表的农作物的传入,它们因具有高产、耐瘠、耐旱涝的特点,广泛种植于原来不适宜稻、麦生长的地区,全面改变了原来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组合形式。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黄河流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黄河流域外来农作物传入的影响。
2024-01-22更新 | 35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时期,受气候因素影响,岭南地区瘴病多发,给当地民众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对中央政府经略岭南带来严峻挑战。为此,北宋政府通过医药知识传播、医药救助、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等举措应对瘴病盛行问题。这些举措(     
A.旨在促进岭南医药学的发展B.客观上强化中央对岭南的治理
C.丰富了岭南医药文化的内涵D.有效解决了该地区的瘴病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中世纪的西欧,对许多农民来说,“政府”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领主”,因为他们的生命只有在庄园里才会受到保护和制约,这在一个充满暴力的时代很有吸引力。这说明(     
A.领主残酷剥削农民B.领主庄园具有割据性
C.农民生活自给自足D.庄园成为封君的封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