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1920年,华资煤矿机械开采的煤产量从54 万吨增长到328万吨,开采比重从7%上升至23%。由于欧洲各国战争的需要,锑、钨等稀有金属的价格猛涨,中国的开采量亦大有提升,至1918年,我国锑矿和钨矿产值跃居世界首位,使民族厂矿大为获益。水泥工业始于 1907年周学熙在唐山创办的启新水泥公司,初期投资 100 万元,到1921年增至880万元,年产量由18万桶增至71万桶。一战期间新开设的还有上海水泥公司、太湖水泥公司、大冶水泥公司等,均在市场上获得了较大成功。

——摘编自王姗《1895—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27—1931年间较为平稳,1931、1932 至1935年间陷入了深刻的危机,1936、1937年明显好转。依据刘佛丁提供的统计资料,1927—1931年间民族资本制造业及公用事业投资年平均增长 6 662.6 万元,年递增率为14.6%。 1931——1935年,年平均增长1576.7万元,年递增率只有2.4%。 两阶段的差别是明显的。

——摘编自王方中《1927—1937年间的中国民族工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3—1920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024-01-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怎么把棉花变成象牙?或者更叫人伤脑筋的是,怎么把棉花变成奴隶?16世纪起,商人们就懂得这一神技的秘诀。他们未使用魔术,而是运用跨洋贸易……棉花转化为象牙的魔法,以及把非洲劳动力转化为咖啡和糖的戏法,均助推了世界经济,但有人和动物深受其害。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贸易版图被翻动。轮船逆流而上几乎和顺流而下一样轻松,且一年到头都可在海上航行。承平时期,货运运费直线下降:1815-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赏物;每磅运费约降了80%……陆路运输的改变更大,人类首次得以用低廉成本将重物运到遥远他地。


材料三   石油成为20世纪最值钱的国际贸易商品,也因此使20世纪博得“石油世纪”之名。随着石油取代煤成为……新的“生命液”,石油不只是“黑金”,还是“现代”的象征。但石油成为商品后的一百年的大部分时期,美洲才是石油舞台上的主角。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彭慕兰、史蒂文《贸易打造的世界》


(1)据材料一指出商人们的“秘诀”,结合所学对这一“秘决”加以评价。(不要照抄材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翻动19世纪上半叶世界贸易版图的两项交通工具、概述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石油取代煤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贸易打造的世界”的理解。
2023-12-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户婚》规定:“诸卖口分田者(国家分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死后要归还政府),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丁男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使用权不许转让,这种授田到受田者死亡或年老时,由国家收回重新分配。唐律引用《唐户令》明确规定,财物作为私有财产与永业田一道,均允许被私人继承。《元典章》规定,典当买卖田地必须在地契上载明佃户姓名,除“公行立契外,另行私立文约”。元代江南地区普遍流行这种“因买田土,方有地客”的“随田佃客”制。

—整理自《唐律疏议》《元典章》

材料二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户部发文规定土地买卖需缴纳一定契税作为买卖凭证.清入关后继承了这一制度,契尾由各承宣布政使司统一设计印制,授权于州县再复印。 明清时期,土地买卖不再有“先问亲邻”的强制要求,允许典卖者自由寻找买主。 雍正八年(1731年)还规定,已经成交的田地买卖,若有人“执产动归原先尽亲邻之说,借端勒,希图短价者,俱照不应重律治罪”。 至清代,在土地买卖中,宗族是最大的买家,又是最大卖家,族田买卖已公开化,晚清时期,族田买卖的趋势大为加速,族田广泛参与到土地市场的交易中。

——摘编自柴荣《明清时期土地交易的立法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元朝土地买卖方面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土地买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3-11-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邮政事业受制于海关,因而相形杂乱,发展缓慢。光绪三十四年邮传部与邮政总办帛黎筹议改良邮政事宜,“其内容在扩张于邮路谋委派信之普及,并加增送函次数,以期灵便。尚拟创订各省邮部章程,分三等;一等邮局长由部奏派,二等邮局长由各省督抚调用,三等邮局长由地方官采担保金方法用之管理邮政。”宣统二年邮传部设法从海关税务司收回邮政接管,邮政区域亦改以行政区域为标准,总计邮界十四,副邮界三十六,共为五十区。对各地邮政中存在的积弊,邮传部厉行整顿。为了保护地方邮务的发展,还咨文各地方官员“切实保护”,并制订了“地方官保护邮政办法”十条。晚清地方邮政发展很不均衡,邮传部对边疆邮政向来持积极发展态度。宣统元年三月,新疆巡抚电请展设甘肃凉州以西至新疆迪化一带邮局,邮传部“徇其请”。宣统元年十一月,邮传部将加入万国邮政同盟列入计划,1914年中国终于加入。

——摘编自苏全有《邮传部与清末邮政事业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邮政事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邮政改革的作用。
2023-11-1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统治前期推行“有为而治”的指导思想,执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对外穷兵黩武,导致统治后期民怨沸腾,被迫下轮台罪己诏。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命霍光、桑弘羊等人辅佐幼主昭帝。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进京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盐铁会议召开。 在会议上,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进而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作为这些财政措施的经办人,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就盐铁等政策的存废与贤良文学展开了激烈论辩。会议结束,朝廷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

——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和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明洪武元年(1368年),统治了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但残余势力仍旧盘踞北方,朝廷屯重兵于九边重镇,每年需要军粮250万石,给国家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 洪武三年,朱元璋采山西行省官员建议,令商人于大同仓交米1石,或于太原仓交米1石3斗,发给淮盐1小引(200斤)。 商人纳毕,就可以拿着发给的盐引前往指定的盐场领

取食盐售卖,此即所谓“开中法”。 同时规定,商人贩卖食盐,必须持有盐引,盐与引离,或伪造盐引,即以贩私论处,罪至死。 自此,民间贩盐事业迅速发展,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时期,全国产盐最多的两淮、两浙两个盐区,每年办大盐引(400斤)为 572 400 余引,约占全国盐引数的一半。

——摘自朱宗宙《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盐铁会议争论的实质及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开中法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最高人口及最大耕地面积

材料二 为满足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清朝农业开发的范围和幅度大大超越以往任何朝代,山林湖泊悉数被垦辟为农地。多熟制也成为农业生产的首选,南方的双季稻及北方的两年三熟制逐渐成为常态,番薯和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的引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地”的供应能力,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增加至3386亿斤。然而,人均粮食占有量却由明朝的1193斤/人下跌至晚清的737斤/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朝到晚清时期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提升粮食产量的举措,并简析当时人均粮食占有量严重下降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用是指讲求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一种儒学传统思想,它是“治国平天下”政治抱负付诸实践的体现。明中后期,党争激烈、阉党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激化;“南倭北虏”横行,严重威胁统治稳定。以“经世致用”为标榜的知识分子认为陈旧的学术已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著名思想家王廷相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误人家国之事者几希矣。”当时,西方近代技术传入后,传统的“重德轻艺”观念受到冲击,他们便开始关注与富国强兵相关联的“可施于用”的经世致用之学。

——编自杨绪敏《明代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经世致用之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6年以后,苏联出现了粮食危机。192712月联共(布)第15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加速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从1928年起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认为,当务之急是“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组织结构来急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于是推出了迅速发展发展农业的新政,建设国营农场,同时消灭小农经济,农产品的低商品率,在工业化形势下不能满足工业建设和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的全盘农业集体化。1934年,苏联谷物的总产量下降了7.8%,而同期的国家收购量却增加了150%。

——摘编自李玉贞《档案记载的苏联饥荒(1929193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联实行全盘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
2023-09-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后不久,约翰•洛克菲勒以及其他参加了日本相关慈善事业的美国基金会的官员们意识到,如果想要美日关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么美日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实际上,几乎所有相关基金会官员都曾经在某种程度上为政府服务过,他们一直在致力于战略性地促进美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双边对话的基础建设。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为日本培养专业性的人才,主要方式是在大学的培训中加强学科领域的研究。接近三分之一的基金会资金,被用于支持日本的科学研究。从深层次讲,促进政界、商界、媒体、学界以及其他社会各部门领导之间的对话,是基金会官员们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其主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各阶层的沟通,这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美日关系,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福特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负责支持各种组织的活动,例如萨布罗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日本国际交流中心,所有这些都有效地建立了各种人才网络,并促进了日本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交流。

——摘编自[美]詹姆斯甘农《从敌对走向联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基金会官员们在日本从事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基金会官员们在日本活动的影响。
2023-09-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井冈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在毛泽东领导下,工农革命军首先在边界各县进行了打倒土豪劣绅、发动群众的游击暴动,建立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根据地群众工作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对团结人民和瓦解敌军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简析其创建的意义。

材料二   1940年,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到1941年,边区18个县的选举中,共产党员平均只占19.8%,国民党员占4.9%;无党派人士占75.3%。其他敌后根据地也都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普选。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三制”的特点。

材料三   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简表

年份

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1%

7%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