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摘编自(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并简要说明。

材料三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2021-03-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仲舒)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原因。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2)据材料二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材料三   2020928日,位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隆重举行祭孔大典。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王培伍表示,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孔子在孔庙举行的隆重祀典,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奠基者。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新时期举行祭孔大典,是为了缅怀先圣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建设新文化和新道德,儒家伦理思想中合理的、积极的内容,应当引起特别的重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简述儒家思想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020-11-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第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世有内华外夷之说,人遂谓中国为华,而中国以外统谓之夷,此大谬不然者也。……然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1)依据材料一,说明作者王韬的“华夷观”与传统“华夷观”的不同。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材料四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什么?
2020-07-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5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出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唐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6年,出使英俄的公使曾纪泽在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该文针对“欧洲人遽谓中国即一陵夷衰微终至败亡之国”,指出“愚以为中国不过似人酣睡,固非垂毙也”。曾纪泽谈到“中国先睡后醒”,但并未提到“睡狮”。

1899年,梁启超发表《自由书·动物谈》,提到:“吾昔游伦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状若狮子,然偃卧无生动气。或语余曰:子无轻视此物,其内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余询其名,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昔支那公使曾侯纪泽,译其名之睡狮,又谓之先睡后醒之巨物。……梁启超历历备闻其言,默然以思,愀然以悲,瞿然以兴,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


20世纪初,“睡狮”、“醒狮”之说开始广为流行。1902年,蔡元培等组织明强学社,发表广告称:“今者欧美各国已由民族主义之熟达,而进于民族帝国主义。我国睡狮不觉,尚未进入民族主义之时代”。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说:“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1904年,《东方杂志》第一期封面图案,把雄狮的形象特征结合在了龙的形象上。

——据单正平《近代思想文化语境中的醒狮形象》等整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睡狮猛醒”现象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
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日天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容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致良知”、“知行合一”乙.“工、商皆民生之本。”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2020-03-01更新 | 69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名称备注
1898.3《日本变政考》康有为编译呈光绪帝御览
1901.5《美国独立檄文》《国民报》第1期
1903《法兰西人权宣告书》《政治思想之源》
1918.11《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青年》
1920.8《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陈独秀审定,上海出版

材料二   “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自志士东游以来,译本书如风发云举,一切学科日见进步,政法诸书尤辟浑茫,欧西巨子之学说,滔滔焉飞渡重洋,竞灌输吾同胞之意识界矣。”

——夏清贻《金陵卖书记》

材料四   “这次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像这般……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指出材料一表格中名称栏所列内容在各国的实践。根据材料一,概述先进中国人效仿世界各国寻找国家出路经历的三个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主要成就。指出材料二中“国民革命”与以往的“英雄革命”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2020-04-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申,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来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明来清初传统民本思想发展到最高阶段。黄宗羲的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极,寄天下之人,王船山的孤秦陋宋等论断,都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

       ——摘编自王子坤、扬兴昌:《中国传统根本思想的历史缺陷与现代超越》

材料三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述,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圆,君氏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四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民本思想的新内涵。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古代民本思想有没有发展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说明理由。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2020-03-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