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
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
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
2021-12-27更新 | 4744次组卷 | 4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019-01-30更新 | 10228次组卷 | 16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
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
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2021-09-12更新 | 5072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具有理性精神B.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C.集文化之大成D.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2021-09-27更新 | 4496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

——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

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
2021-09-27更新 | 3596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致使“私学勃兴”。此社会现象
A.表明古代教育实现公平公正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标志着儒学体系的基本确立D.表明古代文官体制的初步形成
7 .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018-12-11更新 | 7481次组卷 | 125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018-06-09更新 | 8221次组卷 | 113卷引用:内蒙古科尔沁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2019-01-30更新 | 6483次组卷 | 90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一)历史试题
10 .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三字经》更为经典,几乎家喻户晓。这些读物都是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这反映出(     
A.理学思想渗透到百姓生活B.民众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
C.文学世俗化惠及市民阶层D.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2022-09-21更新 | 872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