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2021-06-08更新 | 17867次组卷 | 137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       
A.无为而治B.经世致用C.再续《春秋》D.中体西用
2022-06-14更新 | 4405次组卷 | 36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       
A.睁眼看世界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D.托古改制
2022-06-14更新 | 4433次组卷 | 39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018-06-09更新 | 13562次组卷 | 23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67次组卷 | 133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020-07-11更新 | 7922次组卷 | 85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
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
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
2021-12-27更新 | 4744次组卷 | 4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
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
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2021-09-12更新 | 5072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

——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

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
2021-09-27更新 | 3596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018-12-11更新 | 7481次组卷 | 125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