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时珍青年时代三次乡试不中,遂随父学医。医疗实践中,他发现历代医书谬误不少且多偏激守旧,遂立志对旧本草书籍进行全面整理和补充。为此,他“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带着研究本草的思路深入实地考察。为解决疑难,他拜农民、车夫、樵夫等人为师搜集了大量的标本和民间单方,对药物的生长、分布情况作了详尽的记录。历经27年,李时珍终于在 1578 年完成了近200 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在国内狐转翻刻近200次,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流传于世界。达尔文称李时珍不仅是医学家,而且是一个博物学家,他的进化论思想没取并引用了《本草纲目》的理论和例证。

——摘编自王剑等《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伟大贡献及学术价值》

材料二   虽然达尔文的父亲非常希望其成为一名牧师,但他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后,很快失去了对神学的兴趣,反而阅读了大量生物学方面的著作。在剑桥大学的亨斯罗教授的指荐下,1831年,达尔文乘坐军舰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5年的环球考察。达尔文收集到了大量关于生物变异的实例,并获得了最初的物种起源问题意识。为证明生物进化与人工育种之间的联系,达尔文对 150 多种家鸽进行研究。1832年,达尔文将其想法写成一篇35 页的纲领;1840 年又写下物种起源的论著提纲,直到1859 年《物种起源》第一版才出版。在此后数十年,达尔文出版多部著作继续阐述进化论思想。

——摘编自包庆德等《进化论: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及其内在奥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和达尔文成为伟大科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部著作的当代价值。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材料二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38月,中美继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在面对新中国航空事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现实,钱学森打破传统观点,提出优先发展战略导弹事业。60年代初,在物质匮乏与苏联技术援助中断的情况下,钱学森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仅用5年时间便走完了战略导弹从仿制到独立研发的道路。

——摘编自张纯如《钱学森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回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等科学家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023-12-18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可·波罗和他口述的《东方闻见录》,引起13世纪末的意大利人对遥远中国的好奇和兴趣上贡献良多。在意大利,关于中华帝国及其文化的详细知识是从16世纪就开始流传的。利玛窦和耶稣会士们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开创了新局面。1685~1750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形象在意大利和欧洲的黄金时期。伏尔泰等人发现了儒家学说和中国社会中极其积极的东西,把它当作他们开放社会的自由运动的模范。羡慕中国没有那些在欧洲影响了政治和民事生活的教堂,赞美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道德体系。1760年以后,法国的哲学家们和经济学家们,只剩下重农主义者还对中国感兴趣了。孟德斯鸠对理想化的中国形象进行批判,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把对专制的批判和礼仪制度比作是一种国家独裁主义的宗教表达。

——摘编自史华罗《17至18世纪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想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说明马可·波罗《东方闻见录》的价值。简析“中华帝国及文化”在意大利开始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变化加以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8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的宣传画(下图)敏锐地切中了时代的脉动,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据此可知(     

A.上海引领思想变革潮流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科教强国观念受到重视D.现代主义成为艺术主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时期,李大钊反对胡适等人仅仅靠思想、道德变革等点点滴滴的形式,他认为只有“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以“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方法,才能实现生产及交换机关的社会化,这才是社会主义改造世界的新纪元。李大钊意在强调(     
A.社会改良的道路不利于思想变革B.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核心要义
C.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必然性
2022-12-02更新 | 319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这一阐述强调了(     
A.自由平等B.议会至上C.民主共和D.天赋人权
2022-07-09更新 | 316次组卷 | 8卷引用:内蒙包头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A卷)
7 . 在中世纪圣经学者哲罗姆写作的《名人传》中,前三位人物依次是使徒彼得、主教雅各、使徒马太。在1338年彼特拉克所作的《名人传》中,人物列传顺序则按照古罗马国王的世系撰写。这一变化体现出(     
A.宗教信仰的衰落B.世俗价值观念的发展
C.封建王权的建立D.罗马政治制度的复兴
2022-07-09更新 | 331次组卷 | 8卷引用:内蒙包头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A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年,爱因斯坦成为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三级技术员,他将这份工作视为“一种真正的幸福”,因为他不用为生活而操心,可以在本职工作之外埋头研究自己所爱好的问题。经历了十余年的刻苦钻研,爱因斯坦终于在34岁时被遴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成为名副其实的物理学权威。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技术应造福于人类。19148月,正当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时,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爱因斯坦公开声明“它不仅会威胁文化本身,同时还会危机民族的生存”。此后,爱因斯坦从不因权威身份与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向一切黑暗势力与不合理现象进行公开顽强的斗争,从而成为在科学技术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同时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人。

——摘编自朱亚宗《巨人何以成为巨人:超越物理智慧的爱因斯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简述爱因斯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概括爱因斯坦在成名前后立身处世风格的变化及其秉持的基本原则。
2022-05-30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包头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A卷)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等思想流行开来,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中共已经接受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
C.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良方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主流
10 .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在广州延聘外语人才,翻译外文报刊资料和著述借以了解“夷情”和世界,先后编成《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四洲志》等。这一做法
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B.发展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C.探寻了富国强兵之道D.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