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材料二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在秦汉帝国创立的过程中,儒法之争的实质涉及“如何治国”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秦朝采用法家思想,强调法治,而西汉则尊崇儒术,强调德治……

(1)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列举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法两家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4 .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文明的交流碰撞是世界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创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三大发明在西方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要有何变化?
(3)请结合中国近代史,谈一谈你对“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这句话的理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重大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材料三   “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
(2)阅读材料三和《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1-03-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包括了一系列较大的历史事件和丰富内容,它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整个主题就是重新恢复与升华“人”的主体价值,其锋芒首先指向中世纪神学的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

——摘编自孙锦泉《论盘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

材料二   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他亲自主持国务会议,签署一切国事公文,向各省派出具有财务、司法、暑察、行政和军事权力的财政官,任命各省市主要官吏。贵族和教士作为特权等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不仅不负担纳税义务,而且占据了全部宗教、军政、司法要职。对农民、城市平民及资产阶级等第三等级实行专政,压制言论,与第三等级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与此同时,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使法国成为欧洲除英国之外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一些法国先进思想家对社会弊端的分析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最终汇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即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摘编自【英】杰瑞米斯坦格鲁、【美】詹姆斯加维《极简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复古”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历史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

材料三   如图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2)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材料四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概括材料四中反映的秦朝措施?
9 .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文明)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概括其思想核心?
(制度文明)

材料二   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皇帝握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全国的权力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两级制,由皇帝任命行政、军事长官
汉朝汉承秦制实行,削弱诸侯国势力
唐朝合并州县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指出秦朝中央政府的“监察官”是什么?填写完整表格中①处的信息
(3)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规律。
(文化文明)
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4)根据材料三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020-10-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4—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   启蒙运动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变得更加完善,人的理性是获得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四所述的三次运动的核心思想分别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