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水浒传》被一些官员咒为“海盗之书”;清代俞万春作《荡寇志》,以108好汉都被杀死来作结;清政府曾三禁《水浒传》。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A.受到反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B.启蒙思想借助艺术方式传播
C.传统文化渗入民众的日常生活D.政治立场影响人们解读文学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关于理想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
2020-01-18更新 | 12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7届广西区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9-09-04更新 | 117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撰写了《齐民要术》一书。全书共10卷、92篇,近12万字,包括从选种、栽培、土壤肥料到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是我古代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农业科学知识的巨著。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后人只能从此书了解当时的农业运作,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总结写《齐民要术》的体会时曾说:“今采裙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事,非信传疑”,他的实践观点非常鲜明。

——摘编自李寿仁《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齐民要术》的历史地位。

2018-12-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怢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国难的情况,删载繁重。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思邈指出: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北宋期间,947年,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并设立药官鉴验药材的优劣真假,严禁将不良的药物制成熟药。实行药物销售的国家专营政策。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南宋宋孝宗隆兴二年,两淮瘟疫流行,朝廷急令和药剂局制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京城官药局的五个门市年上交四十万缗,占国家财政收入的0.67%。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欧洲医学活动的中心移到荷兰的菜顿。西尔维斯在那里牢固确立了临床传统。伯尔哈韦在这里发展了临床方法,他对病人进行富有同情心的治疗,真诚渴求从自己观察来理解疾病,他激发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影响了18世纪医学的发展。18世纪末,马修·贝利撰著了一部专门图解人体病理变化的著作——《病理解制学图谱》。贝利写道:“人体各个部分的自然结构都已得到了十分细致的研究,因此,解制学可以说已达到了高度完善。但是,我们关于疾病引起的结构变化的知识却仍然很不完善。”19世纪早期,病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在英国扎下根来。在这欧洲处于动乱的时期中,英国引导着理智进步。

——摘编自亚·沃尔夫《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医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医学发展对今天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强有力的帝国统治,帝国对于商业活动采取了务实政策,并能控制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从而维持了一个长期的王朝中期繁荣。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材料二   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赵鼎新认为西方崛起包含五个交叉重叠的历史进程。军事竞争(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经济竞争推动下的强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积累性发展。欧洲国家力量强大之后天主教世界的崩塌以及其他宗教、世俗形态的兴起。资产阶级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方面的纵深发展政府与商人联盟的存在:政府依赖商人敛财创收,以及维持殖民地的运作;而商人则仰赖政府的保护,以此进行市场扩张。

——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我国典籍中流传至今的家训,以明清两代数量最多。明清时期的家训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梁启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将中西方思想融合起来,贯穿到家庭教育当中。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以趣味引导学习,让子女自主学习。他认为做学问不能纸上谈兵,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梁启超教育子女“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他将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偏于私德,是为“人人独善其身”;西方道德偏于公德,是为“人人相善其群”。他志在把子女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具有公德心、意志坚定、知书达理的人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摘编自段燕蓉《论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传统家训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实践,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家训文化的历史价值。

8 .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2018-11-16更新 | 338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5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全真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以培根为代表的思想家、教育家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功利主义主旨及其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和教育制度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很快成为西方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培根以当时自然科学的崛起和发展为契机,对脱离现实专务虚谈的英国经院教育发起猛烈攻击,批评经院学者们热裹于争论诸如“天堂里的玫瑰有没有刺”“在针尖上,可以有多少天使跳舞”等荒谬问题,指斥他们一味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权威面前亦步亦趋而不思进取。他要求学生从权威的偶像中解脱出来,从经典的书本迷信中解放出来,到自然现实中去寻找更加有用的知识,通过科学实验和归纳,去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材料二   明末清初,实学教育家对空谈心性与天命的理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颜元辛辣地讥讽理学家最大本事只是“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恩”。他关注科技教育,在其主持的漳南书院设立了文事、武备、经史、艺能诸斋,容纳了天文、地理、数学、兵法、水学、火学、工学等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颜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游历”“习行”为重,他说:“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方算真学问”。尽管颜元激烈批判程朱理学教育思想,但同时又像宗教布道士一样四处宣传纲常人伦,他对农民说:“我们愚民,只可做庄稼,做买卖,孝父母,敬尊长,守王法,存良心,便是本等,胡讲什么心性?我们的书上说‘率性之谓道’,这子臣弟友便是率性来的,你孝父母便是为子的心性,你敬尊长便是为弟的心性。你们锄田的人:胡讲甚么心性?”。程朱理学教育思想虽然受到功利主义教育家的严厉批判,但其正统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中国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从未跃居社会的主流思潮。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培根、颜元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两者教育思想地位不同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

2018-10-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龙胜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士大夫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态度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足体系的巨大潜在能量以及文化资源之丰富,足以利用“西学”之新去加固“中学”之旧,或者把绝然不同的西学改装成一种不中不西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吸收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以保持中国固有的发展格局与方向。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第217


材料二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他是那个国难时期的新贵。他趁机组织学会,发行报纸来宣传,一时附和的人很不少。大多数并不了解他的学说,也不知道他的改革具体方案,只有极少数可以说是他的忠实同志。但是他的运动盛极一时,好像全国舆论是拥护他的。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98(有改动)


(1)运用所学中国史知识,对材料一划线观点进行简要论述(要求用古代和近代各一史实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学”和“西学”关系的实质。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康有为所领导的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