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世纪中后期,新兴士大夫阶层“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洋务”逐渐演变为“时务”。这里的“时务”是指
A.西方的军事技术B.日本的教育制度
C.西方的政治制度D.中国的礼教制度
2020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2020-12-11更新 | 641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元朝司农司编纂的《农桑辑要》重视实地考察,全面地介绍了农业、家畜饲养等内容;郭守敬十分重视前人原有的水利设施,通惠河就是在金朝运粮河的基础上扩大修建的,并编修《授时历》以服务于农业生产;王祯根据自己长期的调研与阅历,写成《农书》。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
A.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B.由专业技术人才协同创造
C.注重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重视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5 . 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作为学生研究性课题,下列哪项不符合客观事实
A.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明进程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者的助跑器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D.印刷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对应三民主义中的
A.民享、民治、民有B.民生、民族、民权
C.民有、民治、民享D.民族、民权、民生
2020-12-06更新 | 743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等。《后汉书》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2020-11-21更新 | 386次组卷 | 5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是为了
A.消除地方王国的分裂势力B.巩固中央集权
C.加强对百姓思想控制D.提高儒家的思想地位
9 .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一建议的实施
A.加强了地方的监察B.削弱了丞相权力
C.有利于思想的统一D.增加了政府收入
2020-09-12更新 | 56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革命政党的革命纲领?后来这一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这一纲领指导了哪次革命运动?
(3)材料三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