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礼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2021-07-08更新 | 9245次组卷 | 77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83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9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10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据《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78年相比,邓小平在1988年对科学技术的论述有何新内容,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2021-06-13更新 | 6983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2021-06-13更新 | 10352次组卷 | 89卷引用: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2021-06-13更新 | 16645次组卷 | 130卷引用: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人员不足五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这得益于
①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确立②中央与地方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设立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④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1-01-09更新 | 3582次组卷 | 31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有要边防。凡此教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 “魏氏”
①首倡经世之学②推崇民主革命③主张“师夷长技”④关注世界史地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1-09更新 | 4208次组卷 | 45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齐物”;“逍遥”
B.“天行有常”;“仁政”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
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021-01-09更新 | 6481次组卷 | 74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初期,某报刊写道,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进化论思想被国人普遍接受
C.变革成为了思想解放的潮流D.报刊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2020-12-15更新 | 1128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7年11月第一次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2020-12-11更新 | 3727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20-12-05更新 | 3962次组卷 | 85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2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