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这一变化
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
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
2021-01-24更新 | 2212次组卷 | 3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47次组卷 | 6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这些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再现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2021-01-02更新 | 1026次组卷 | 1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1年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出的“三个中国说”,基本上总结出了从先秦时期一直到今日中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其中“中国之中国”是古代中外关系的发生阶段,“亚洲之中国”是中外交流的繁荣阶段,“世界之中国”是中外关系的逆转时期。

材料   “三个中国说"

时间阶段内涵
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中国之中国”此实汉族自经营其内部之事。当时所交涉者,惟苗种诸族类而已
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亚洲之中围”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也
自乾隆末年以至於今日“世界之中国”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而其内外之变动,实皆为二千年所未有

——摘编自唐辉《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考述以梁启超先生的“三个中国说”为考察中心》


根据材料,就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谈谈你对梁启超“三个中国说”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史称“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上海等地,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
A.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B.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对社会主义本原的认识逐渐成熟D.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020-12-10更新 | 1805次组卷 | 2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虽然宗教题目通常依然出现,但是在诸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提香之类大师的作品中,创作重点越来越转向旨在揭示灵魂内在奥秘的肖像画,转向旨在以醒目的色彩和形式来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的绘画。这一转变表明当时
A.绘画艺术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欧洲理性主义思想影响
C.人文思想影响到了绘画领域D.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王阳明说:天生万物和花园里有花又有草一样。哪里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恶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门前搞个草坪,草又是善的,草里的花就肯定被你当成恶的了。”这一言论体现了
A.“天理”与“人欲”的对立性B.“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C.人与自然界共生共存的道理D.客观事物决定了人的本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下列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是
A.“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B.“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C.“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D.“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10 . 下表世界历史上有关进化论的部分信息
时间人物主要内容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自然界由无生物进展到动物是一个积微渐进的过程,在无生物之后首先是植物类……从这类事物变为动物的过程是连续的……
16世纪末李时珍按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商、兽、人等顺序罗列物种。
19世纪前期拉马克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等级;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生物会由此改进其适应。
19世纪中期达尔文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说表说明生物进化论
A.是古希腊学者首先提出B.由中外科学家共同创立
C.经历一个渐进发展过程D.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完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