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载,林则徐曾奏言:“自六月以来,各国洋船愤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此时,但固守藩篱,即足使之自困。”由此可知,林则徐
A.奏言缓解了清廷当时困境B.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C.认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性D.已有“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
2022-05-30更新 | 1201次组卷 | 1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刘向《说苑》云:“伯俞有过,其母答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日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右图为东汉画像石——伯俞泣杖”的情景,右持杖立者是伯俞母亲,左跪地以袖掩面拭泪者是伯俞。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绘画是推行教化的主要方式B.儒家学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C.人伦秩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D.石刻和文献记载均可互为印证
3 . 据《君士坦丁惠赐书》记载,4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赐赠给了教皇。学者瓦拉(1406—1457)对此产生怀疑,仔细考证《君士坦丁惠赐书》后,以圣经和历史文献为依据,证明此“神圣文本”是教会伪造的。瓦拉的研究
A.反映了新教教义的政治影响B.否定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C.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观念D.显示了人类理性的主体意义
2021-04-29更新 | 870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广雅、执信、二中、六中、省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先秦儒家经典《尚书》记载:尧帝恭敬节俭、道德纯备,由是家族亲密和睦、万邦诸侯和谐相处,因此尧帝备受天下百姓爱戴。《论语》《孟子》也有类似记载。这些记载
A.说明尧帝时期民风淳朴
B.反映出儒家爱民如子的价值追求
C.意在规劝君主实行德治
D.增强了春秋诸侯国的历史认同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伏尔泰指出中 国历史开始于基督教真主创世前一千余年;启蒙思想家们还发现,中国无宗教压迫,在辽阔的国土 上却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魁奈认为中国史籍不局限于记载帝王将相的活动, 而是广泛地记述社会各阶层的活动,诸如文人、学子、游侠、商贾等。受此影响,伏尔泰说:“我 希望写下人民的历史。”伏尔泰则指出中国文人的信仰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 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魁奈对中国的皇帝极为赞颂,认为帝尧一生为民谋福,除百姓的利益外, 别无其它考虑。

——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材料二     卢梭对近代以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98 年,上海同文书局出版了日本学者中 江笃介汉译《民约译解》,初步介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专制暴政,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 的思想。秋瑾、邹容、柳亚子等人在卢梭思想的鼓舞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文 学蓬勃发展的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受到卢梭教育思想的熏陶,他“曾把卢梭主张的自由、平 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我国维新教育的目标,重视发展个性,崇尚自然启发,增设美育及提 倡女子教育。”改革开放后,中国文人思想家们翻译了卢梭所有作品,并对卢梭的社会政治思想作 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观点。

——摘编自李巍《浅析百年来卢梭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习卢梭思想的阶段特征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
2021-05-11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新教材2019)-卷03(期末押题预测卷) 【纲要上前4单元+选择性必修3】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
A.加强君主集权B.恢复周礼C.宣扬礼法并用D.发展私学
2022-02-28更新 | 4664次组卷 | 41卷引用:河北省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古代典籍中有关“礼”的记载。据此可知
A.先秦诸子思想趋于一致B.礼的道德内涵渐趋强化
C.礼与刑具有同等的地位D.礼的阶级属性不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春秋繁露》《理想国》B.《九章算术》、日心说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罗马法D.活字印刷术、《物种起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47次组卷 | 65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广元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材料一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保证嫡长子的纯洁性,周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周礼》记载:“王者立后、三夫人、九缤、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西周礼制还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男女未成年不得成婚。《礼记·曲礼》记载:“男女无媒不交。”西周婚姻的成立,程序上必须符合“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完成六礼后,婚姻关系才算成立。

材料二   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汉代不仅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还强调和倡导女子从一而终。其中,汉代的“三纲五常”是伦理道德准则,也是立法的最高原则,其中“夫为妻纲”为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妻子必须遵循丈夫的想法和决定,以丈夫为尊。在结婚要件中,汉代遵循“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和“六礼”;汉朝从人性出发,认为男女年龄太小做父母是不理性的,鼓励晚婚。

材料三   唐代,由于当时社会风气开化,社会理念开放,以及受到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影响,唐代的礼俗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变化。例如:离婚比较自由;妇女地位较高。在婚姻成立上,《唐律疏议·户婚》记载“为婚之法,必有行媒”,说明“媒约”的介绍是唐代婚姻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唐律首次提出了同姓不婚、亲属不婚、良贱禁婚以及宗教民族等一系列结婚的禁止性条件。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婚姻制度和西周婚姻制度的异同,结合所学分析汉代婚姻制度注重“引礼入法”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概括唐朝时期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