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末以来,康有为用儒家大同社会来解读社会主义,梁启超等把井田制看作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汉俊也借用墨子的兼爱论来解释社会主义理论。这表明他们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显著成果
C.广泛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D.试图把社会主义整合进传统文化体系
2021-11-29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7-18世纪,西方出现很多汉语借词。对以下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文为基础B.当时政府重视对外宣传中国的文化
C.中西文化的交流呈现单向度的特点D.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因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卢梭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指出材料一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解读其对科技的看法。
2021-08-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0·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解读中国古代某一类型绘画:“ 与禅画相似,但实质上却有许多不同。相同的是,两者都不求形似,只重意境,不求画面色彩,却求万物的真质;不同的是,禅画是以禅心观照万物,妙悟万物,该类型画则是以文学诗词之心去观看万物,感受万物。”这种类型画是指
A.山水画,描绘意境气韵B.文人画,强调才情气节
C.花鸟画,追求形态逼真D.人物画,注重人物故事
2020-09-10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7年,曾助推戊戌变法的晚清外交家、政治家黄遵宪说,“余考泰西之学,其源盖出于墨子。其所谓人人有自主权利,则墨子之尚通也:其谓爱邻如已,则墨于之兼爱也:其谓独尊上帝,保汝灵魂,则墨于之尊天明鬼也:至于机器之精,攻守之能,则墨子备攻、备灾、削鸢能飞之余结也”。此外。他还认为泰西用法类乎申韩,设官类手周礼,行政类乎管子,“若夫一切格致之学,散见于周秦诸书者尤多”。

——摘编自黄遵宪《日本国志.学术志》等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黄遵完观点进行解读 和评析。 要求:解读合理,更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0-09-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91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据载,在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的设计竞赛中失利后,布鲁内列斯奇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积极投入大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有建筑师追述,布鲁内列斯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重新发现了古迹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袭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建筑革命
②文艺复兴建筑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
③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
④布鲁内列斯奇的事迹彰显了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1-12更新 | 3246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1年2月,蔡和森撰文:“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唯物史观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D.马克思主义带有强烈的战斗色彩
2021-05-24更新 | 448次组卷 | 1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论语》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何)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有。

(《兼爱(上)》)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节用》(上)

——《墨子》


(1)《论语》和《墨子》均属先秦诸子散文。试归纳上述材料中所体现的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异同点?结合所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指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诗、文、词)到“俗”(指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的转变时期。词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
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他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也是开创词调最多的词人,其词呈现雅俗并陈的特色。
柳永开辟了对城市风物的描写,拓展了宋词的表现内容。比如他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数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他以绚丽飘洒的笔触,把三吴都会的兴旺与繁荣展露无遗。

柳永大量吸收、采用市井化、口语化的大众语入词,诸如代词“我”、“你”、“伊”,动词“都来”、“消得”等。比如他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词作多明白通俗、平白如话,才会出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他创造性地运用白描和铺叙的表现手法,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需求。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柳永对宋词的贡献。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臣草芥寒门,鸠群鸭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华,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伏愿圣君万岁千秋,乃天下苍生之福也。”

——《红楼梦》


(3)《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古典长篇小说,毛泽东说《红楼梦》写的是很精致、很细致的社会历史。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历史?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0-08-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婚姻观念的变革】

材料

唐朝宋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门当户对”的婚姻原则对唐代的婚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人以能与士族大姓通婚为荣,即使皇室也不例外。唐文宗(827-840)想把他的两个公主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结果竟然不能如愿遭到了拒绝。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凶吉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宋)朱彧《萍洲可谈》


北宋初年大臣薛居正子薛维吉之嫠妇(即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记恨在心,互相闹得不可开交。

----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

唐代公主再嫁者达二十三人,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元宗女八,素宗女一。三嫁者四人。当时人们并不认为改嫁是可耻的不道德的行为,民间妇女改嫁之事也很常见。两宋存续319年,节妇烈女人数较唐朝有了显著的增长,唐朝有节妇烈女61人,两宋共出现节妇152人,烈女122人,合计274人。
根据表格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唐宋历史,从“婚姻观念变革”的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解读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归纳准确完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