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绘画中的历史
绘画作品蕴含历史信息,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A.马斯顿荒原战役

(绘画作品)

B.蒸汽机车

(绘画作品)

C.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辩论的场景

(绘画作品)

D.《黄鼠狼给鸡拜年》

(漫画)

E.德国《吞下苦果》

(漫画)

F.《蒙娜丽莎》

G.麦哲伦船队中的

“维多利亚号”

(绘画作品)

H.英军向华盛顿投降

(绘画作品)

(1)根据绘画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主题所蕴含的时间线索,完成下列表格。(填字母)
时间绘画作品
15、16世纪
17、18世纪
20世纪以来
(2)按画中信息,下图应放置在(?)之前,体现同一主题(?)
A.图AB.图CC.图ED.图H
(3)根据绘画作品所呈现的主题内容,按照下列示例归类。
示例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绘画作品:图A、图H
主题:_____________
绘画作品:_____、_____(选两项)
2022-06-2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等级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线索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历史中形成的一种考察历史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贯穿于阐述历史的首尾。历史线索不是外注的,是历史自身所固有,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复认识和探索的结果。客体的历史千姿百态,近代的历史更是森罗万象,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即使共同以唯物史观做指导,取径和结论也不会都一样,因此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演绎成呆板的公式,运用其原理,可以这样体现,也可以那样表述,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矛盾、错综的社会历史,要有不矛盾的思维和线索才有可能理顺。

——陈旭麗《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依据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任选中国近代史的一条线索,并按时序对该线索予以说明。(要求:所选历史线索明确合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5-06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何传启的《第二次现代化》一书提出了文明进程周期表,把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人类文明进程的前沿过程分为4个发展周期和16个发展阶段。(如下表)

发展阶段大致时间大约跨度主要特征备注
工具时代250万~0.6万年前250万年原始文化、工具制造、原始社会人类诞生
社会化
起步期250万~20万年前230万年旧石器早期、狩猎采集
发展期20万~4万年16万年旧石器中期、血缘氏族
咸熟期4万~1万年前3万年旧石器晚期、母系社会
过渡期1万~0.6万年前4千年新石器时期、作物栽培、父系社会文明诞生.
农业化
农业时代公元前4000~公元17635800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
起步期公元前4000~5003500古代文明、种植畜牧、奴隶制
发展期公元前500—公元6181100古典文明、封建制
咸熟期公元6181500900东方文明繁荣、欧洲中世纪
过渡期公元1500~1763260欧洲文明崛起、文艺复兴传播、资本主义第一次现代化
工业化
非农业化
工业时代17631970210工业文明、工业经济、工业社会
起步期1763~1870110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发展期1871~191340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成熟期1914~194530家庭机械电气化、社会主义、混合经济
过渡期1946~197020第三次产业革命、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第二次现代化
知识化
非工业化
知识时代19712100130知识文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
起步期1971~199220第一次信息革命、微电脑、知识化
发展期1993~202030第二次信息革命、网络化、赛博空间
咸熟期2021~205030生物设计和克隆、生物革命
过渡期20512100新型运载工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从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任意一个时期对图示中的文明进程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要求:主题明确、线索清晰,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阶段或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时期进行探讨,也可以从整体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5-3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追忆似水年华》又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只有贯穿始终的情结线索。该作品所属的流派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以斯坦因为代表的青年作家通过对语言和标点符号进行实验、破坏故事的叙述线索来表现世界的混乱和社会的失控。同时,德莱塞等作家仍采用细节堆积等自然主义手法,注意对细节的取舍,更看重故事的氛围,使作品富有诗意。这表明该时期的美国文学
A.浪漫主义开始兴起B.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并存
C.现实主义成为主流D.现代主义已占据统治地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大学教授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讲稿目录:

第一讲     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第二讲     鸦片战争中的爱国与卖国

1爱国的要旨

2主战与主和

第三讲     ……

第四讲     论“中体西用”

第五讲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1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开拓性的人物

2李鸿章也有爱国之心,民族主义之情

第六讲     ……

第七讲     “戊戌”与启蒙

第八讲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第九讲     ……

第十讲     略论演化中的中国近代文化

第十一讲     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

第十二讲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讲稿中的任意一处“……”进行补充或者为任意一讲添加子标 题,并说明理由。(要求:标题明确,补充或添加的内容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英国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集中描述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生活经历。其主旨是要在现代社会的混乱而无秩序的气氛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与这一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B.《玩偶之家》C.《命运交响曲》D.《百年孤独》
2020·浙江·模拟预测
8 . 理性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思想、建筑、科学等领域均有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斯多葛(亚)学派看来……由于人的理性、灵魂与世界理性有同质性,人在理性命令下就有义务要求过一种社会生活。虽然按照伦理的最高要求,每个人应依自然而生活,他们对外界社会地位并不关心,也不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但是他们要求正义和普遍的人类之善,也必须充分应用于人类社会最低下的成员——奴隶。

——摘自彭艳崇《有限理性:早期斯多葛学派自然法思想及现代启示》

材料二   理性与浪漫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理性是主要方面,二者有对立也有统一。在建筑中,科学的理性总是处于支配地位,无论如何建筑都避免不了解决使用功能、结构、材料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要归于科学理性的指导。浪漫为建筑注入活力,为理性骨架赋予血肉,使人的情感物化,使建筑呼应人的情感。

——摘自严铮《建筑中的理性与浪漫——从哲学史观的角度看待建筑》

材料三   到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知识体系创新: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牛顿和洛克用经典著作从三个不同领域共同诠释了理性的本质。牛顿的贡献使人们开始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凭借人类的理性方法完全可以认识这些法则。

——摘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斯多亚学派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从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圆顶及教堂的修建目的角度,阐述“建筑中的理性与浪漫”。
(3)写出牛顿和洛克的经典著作。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概述两位名人如何围绕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的前两大主题诠释理性。
2020-07-07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科研组织与技术进步]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二   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大科学”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1-10-07更新 | 3315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以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巴黎社会为背景,既有对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作者自我内心经历的记录。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该作品所属的流派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