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郭沫若与范文澜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但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有些学者要中央宣传部决定谁对谁错,但中央认为,这是学术问题,要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实物,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提出了控制人口的建议,但是,他的见解被错误地当成“新马尔萨斯”人口论,遭到批判。

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戏剧被斥为宣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勒令停演,1965年以前拍摄的电影几乎都被认为有问题而停止上映。

材料四《牧马人》《老井》等优秀电影上映,影视艺术突飞猛进,传统剧目如《李慧娘》《白蛇传》等重新登上戏剧舞台……


请回答:
(1)结合“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分析四段材料发生的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

2 . 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在某些发展阶段又具有特定的相似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摘编自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的觉醒”除表现为对知识的推崇外,还体现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在彼特拉克的《歌集》中,他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他对劳拉的爱,不像但丁只是精神上的,而是“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

——肖四新《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不同在欧洲出现的背景。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018-10-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习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D.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2019-01-30更新 | 290次组卷 | 37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练习)
简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的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2018-08-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二年级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时练习

5 . 材料一:“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下面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

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材料二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转移,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的现象出现于何时?到宋朝时三者的关系是怎样变化的?

(2)使材料二出现的思想上的原因有哪些?

(3)李贽对材料二的态度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5)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6世纪具有德国或荷兰风格的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马丁·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1)材料一中图片如此讽刺教皇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

(2)结合材料二,谈谈马丁·路德改革的双重性,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加尔文宗教改革在促进欧洲近代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历史成果。

2018-09-12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为四大行当。……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

——《京剧行当》

材料二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戏曲谚语

材料三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说唱脸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京剧的特点。

(2)根据你的了解,说出材料三中“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的脸谱分别表示的含义。

(3)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结合材料二,请你驳斥这种观点。

(4)请你谈谈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

2018-11-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 梨园春秋练习题1
8 . 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固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他还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王能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材料二1965年11月10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秘密策划授意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了历史学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强烈反对,纷纷指责姚文元的文章,对吴晗的批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2月21日,毛泽东同陈伯达等谈话时却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缺点是没击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这样把《海瑞罢官》同彭德怀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它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材料三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洋务运动的大讨论。论证分为甲、乙两方。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积极和消极、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把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列,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三大进步运动”。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潮下,这次新的论争,乙方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全国关于“洋务运动”的学术会议越来越多。

——摘编自《看历史》(2010年11月刊)

(1)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

(3)材料三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双百”方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治者自称“天子”,他从天那里接受统治人民的“天命”。告诉人们季节的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政治的首要任务,所谓“现象授时”。同时这也是帝王的特权,对此帝王统治者们都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改变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味。改历不仅是专业的天文学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除了历法以外,占星术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对应宇宙论中的重要一环。在天人对应的体系中,各种天文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汉代的董仲舒把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提出“天人相与之际”的灾异谴告学说,使占星术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摘编自孙小淳《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牛顿生活在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他可以称为近代伟大天文学家。自伽利略发明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来,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范围迅速扩展,牛顿由于了解了白光的组成,因而于1668年设计制成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样牛顿为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制造奠定了基础,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牛顿在天文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行星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考察,对于潮汐现象,牛顿也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是太阳和月球引力造成的,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影响世界进程的科学巨人》《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原因及“天人感应”学说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天文学对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