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物人物速写
①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②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⑤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了禁烟活动
⑥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著有《变法通议》
⑦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⑧曾国藩创建“湘军”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分属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2)概述这第三第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有何特点?出现这样的历程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

2018-04-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20周历史文科晚练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他还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王能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材料二1965年11月10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秘密策划授意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了历史学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强烈反对,纷纷指责姚文元的文章,对吴晗的批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2月21日,毛泽东同陈伯达等谈话时却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缺点是没击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这样把《海瑞罢官》同彭德怀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它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材料三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洋务运动的大讨论。论证分为甲、乙两方。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积极和消极、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把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列,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三大进步运动”。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潮下,这次新的论争,乙方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全国关于“洋务运动”的学术会议越来越多。

——摘编自《看历史》(2010年11月刊)

(1)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

(3)材料三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双百”方针?

3 . 阅读下列关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塔戈拉命题”。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与普罗塔戈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2018-08-25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必修三 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国的科学文化没有出现欧洲那

种从古代到中世纪转变时期的倒退现象,也没有形成神学统治一切的情景,而是以宗法伦理意识为潜质、以经验理性为重要形态、中国世俗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格局,正因为如此,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中国的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向高峰迈进,并且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人类科技文化史语写了光辉的篇章,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和一定时段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或地区)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汤浅编《西方科学文化史年表解说》

——路甬祥《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结果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以来进步着的技术已经全面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尽管如此,任何人也都会承认,从历史的角度整体上了解技术的发展,对于了解和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某些方面肯定会有助益。况且,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了解过去也是人类追问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这一句话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

——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将天下与君主分开,提出“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

——摘编自杨韬《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3)综上,谈谈你对孟子和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

6 . 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注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产生的条件。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

2018-04-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3专制下的启蒙同步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2018-02-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三历史三轮冲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复习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学界与伦理学界一直存在这一论题,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孙中山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他认为只有进行政治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才能够保证人民参与经济的平等权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孙中山强调实行“平均地权”能够有效地防止贫富悬殊的扩大,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民生得到较好的改善。孙中山认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患贫穷,不是患不均,主张振兴实业、实现国家的现代工业化以此来获得经济快速发展。1924年,孙中山指出在私人资本制度的存在下是无法实现分配公平的,“节制资本”可以预防资本的垄断,实现分配正义。孙中山强调公平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认为维护社会公平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方法之一。孙中山借鉴这一方面西方的成功经验,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两者兼得的关键。

——摘编自汪荣有《孙中山经济伦理忠想探析》等

材料二   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是当代“福利国家”面临的最重要课题。1945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遵循“最低原则”“普遍原则”和“责任原则”着手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1948年宣布建成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政府给公民的津贴与补助,名目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从摇蓝至坟墓”所需的所有福利项目。1960年,英国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到1983年,达到13.1%。但以“福利国家”模式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难以为继。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保守党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基本安全网”方向转化,不再承诺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负责解决少数人的特殊困难。撒切尔政府把减轻税收作为重振英国经济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政府还将一些国营企业私有化,积极鼓励私人开办新企业。在这些措施下,社会成员在收入与财产上的差距拉大了,但经济显著增长。

——摘编自易梦红、佟家栋《平等与效率间的再权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主要主张,并予以简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方面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

9 .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二千多年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郭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2)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主要原因。

(3)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