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4 道试题
1 .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番客篇》D.《华事夷言》
2019-04-19更新 | 2598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8-06-01更新 | 3559次组卷 | 46卷引用: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19-01-30更新 | 3471次组卷 | 70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2019-01-30更新 | 4259次组卷 | 81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3087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不同于唐代的重形式,宋代的文学更为看重自由表达,文学的主题也由群体意识回归个体孤离感(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这体现出宋代
A.科举入仕艰难士人失意落魄B.新兴市民阶层缺乏群体观念
C.程朱理学的影响力日渐消失D.经济发展引发社会意识变迁
2021-09-06更新 | 1058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2019-01-30更新 | 2526次组卷 | 61卷引用: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A.振作少年精神B.发动文学改良C.推动文学革命D.反对愚昧与专制
2018-11-07更新 | 3396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药王”孙思邈在谈及行医准则时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这反映出孙思邈的行医准则(     
A.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B.彰显了民本主义的色彩
C.蕴含了天人合一的观念D.体现出阴阳辨证的哲学
2022-10-29更新 | 797次组卷 | 20卷引用:预习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寒假自学课】高二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
10 . 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选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2018-11-07更新 | 2789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