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艺术传神不易,借助艺术手段达到史事传神的目标更不易。对此,北宋王安石说得颇为透彻:“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这方面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清明时节从城郊到城内街市繁华热闹的市俗人事,被视为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重要佐证资料。这说明
A.艺术作品亦能成为传达真相、保留历史信息的工具
B.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决定了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真实而可信
C.文史哲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因此古画作不仅是艺术更是历史
D.历史真相虽已随岁月飘逝,但古代艺术作品却可穿越时空真实还原
2020-01-09更新 | 4654次组卷 | 42卷引用: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音乐与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赋予音乐家挣脱束缚、争取自由和表露个性的精神。以前,音乐家受雇于宫廷、教会、城市和剧院,按雇主要求为特定的目的和场合创作音乐。大革命后,他们跟随贝多芬走上“自由”音乐家的道路,其地位从奴仆一跃成为时代的先导。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音乐家们广泛搜集民歌,大量运用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

——摘编自沈旋等《西方音乐史简编》

材料二   20世纪)无线电广播和音乐录制技术的巨大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欣赏音乐的习惯。音乐更迅速、更简便和更广泛地传播,提高了大众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人们可以随时听到名家大师们完美的演奏,对音乐更加熟悉。

——摘编自(法)P.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最著名的大众文化英雄是甲壳虫(披头士)乐队,他们来自英国的港口城市利物浦,尽管他们采取了美国流行音乐的风格,比如爵士乐和早期摇滚,但是甲壳虫乐队在即兴发挥的表演和对权威的嘲弄中加入了一种真正属于工人阶级的感觉。他们的音乐还表达了一种渴望享受生命乐趣的情感,这是现代西方社会大众文化跨越国界的重要特征。英国的这支流行音乐组合在70年代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对西欧带来了更为普遍的冲击。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音乐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以来影响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2-07-14更新 | 2195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精品学案)-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3 .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2018-06-09更新 | 6325次组卷 | 70卷引用: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20-12-05更新 | 3970次组卷 | 85卷引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并强调“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这说明此时(       )
A.国内已具备大规模建设的条件B.党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转移
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D.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已在探索
2023-06-19更新 | 737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13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6 . 郭嵩焘、郑观应以中国传统的本末观分析西学,认为西学内部有本末、体用之分,“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其体在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其用在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这说明他们(     
A.提倡侧重学习西方器物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对西学有着深入的认识D.摒弃了“华夷之辩”思想
2022-08-17更新 | 1581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如图为著名表演艺术家谭鑫培(1847-1917年)中年时代《定军山》剧照。下列选项中,与此照及人物活动相吻合的是

①时值有声电影刚刚传入中国
②《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③艺术家所表演的剧种是京剧
④剧照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众服饰的变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15更新 | 2543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连,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2019-12-11更新 | 3682次组卷 | 118卷引用: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7-07-02更新 | 6530次组卷 | 52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2017-08-04更新 | 6673次组卷 | 85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