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元朝时,演员将成套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形成的成熟戏曲形式是(     
A.唐诗B.宋词C.元杂剧D.京剧
2022-11-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先秦“德”观念的发展可以大致看出这样一个线索∶在原始时代后期起,“德”意即由天和先祖所赐而“得”;后人传周文王的美德,除膺受天命外,还指文王采取的一系列惠保小民、勤政节俭、与民同乐、孝敬、恭祭先祖的政策与措施,最终得以使“小邦周”战胜“大邦殷”,“修建明德,以藩屏周”“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直到孟子提出“四端”之说,人所拥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使个体成为责任的担负者,不再是由神灵,也不再是宗族之类的集体完成。中国古代思想中“德”的观念从天命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到内心,没有走向如同基督教、佛教那样通过偶像膜拜方式表现出信仰,而主要是关注人的自身能力的认识与开发,寻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平衡。在“德”由迷惑到明确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深切地感觉到古代人类精神觉醒的前进步伐。

——晁福林《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先秦时期“德”观念的发展进行解读。

《新民说》是梁启超在20世纪初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丛报》上的二十篇政论文章。梁启超申明“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为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

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惟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而欲实行民族主义于中国,舍新民未由;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数千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吾人当保存之而勿失坠也;故吾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


(2)梁启超认为“新民”应具有哪些品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对外文化交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价值追求,求同存异、讲信修睦的和谐心态,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同舟共济、独木不成林的合作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人格品行,为中国外交奠定了文化基石。“文化外交”中有着国家整体对外战略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更有战略、政策和实践的创新。有学者将70年的外交历程划分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全面开放、全面参与”“提质升级、合作共赢”三个历史阶段,目前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3)结合材料,在上述三个阶段中各选取恰当一例,说明中华文明之精髓在中国外交实践中是怎样得到创新性运用的。
2022-11-0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2022-10-28更新 | 284次组卷 | 122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临川学校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百家争鸣”中,下列各派与政治主张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儒家——克己复礼B.道家——仁政
C.墨家——尚贤D.法家——法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6世纪,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在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同时,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对这次解释准确的是(     
A.宗教伦理逐渐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B.宗教伦理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地位
C.宗教伦理阻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崛起D.宗教伦理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7 . 如表为孔子的一些经济思想。由此可见,这些思想的基本要义是(     
治民观赋税观节俭观生态观诚信观货值观
居敬行简敛从其薄宁简毋奢取物有节无信不立待贾而沽
A.天下为公B.以民为本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2022-08-27更新 | 1832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朱熹和王守仁都讲格物致知,朱熹称:“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王守仁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以下对二人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①前者强调探究万物,后者主张心中体验
②二者主张体现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派别
③后者是对前者主张的完全否定
④后者力图解决前者产生的弊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指出:在各民族历史中,中国的史籍记载是唯一建立在天象观察的基础上的,因此基本上是无可争议的;而且中国史籍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伏尔泰旨在(     
A.歌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推动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
C.倡导历史学家的治学严谨D.为启蒙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