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朱熹认为:“致知力行,论其先后,固然以致知为先;然论其轻重,则当以力行为重。”王阳明主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由此可知,二者
A.都突出了实践的重要地位B.在求理的途径上相互矛盾
C.都强调践行道德的重要性D.对格物致知进行了批判
2 . 西方某学者认为,在基督新教诞生后,“把劳动视为一种天职成为了现代工人的特征,如同相应的对获利的态度成为商人的特征一样”。西方学者这一观点试图说明
A.剥削关系存在具有合理性B.宗教信仰有利于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本质是唯利是图D.宗教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98年,梁启超上书废除八股,督察院和总理衙门拒绝代奏;1900年,大清会试武举科目依旧为“弓刀石”、“马步箭”。这些史实表明当时
A.政府部门懒政惰政B.变法措施操之过急
C.改革进程步履维艰D.新旧思想不可调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宗教改革后,新教伦理把获得财富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获利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这体现了宗教改革运动
A.形成了因信称义的观点B.反映了资本扩张阶段的罪恶
C.推动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圣人,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下列对我国古代有关圣人评述不正确的是
A.孟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思想核心是“仁政”,被誉为“至圣”
B.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
C.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作《兰亭序》被誉为第一行书,被誉为“书圣”
D.李白﹣﹣唐朝著名诗人,其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古罗马政治家和法律思想家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全体人民”指哪些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的不同之处。
7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法国颁布《人权宣言》被誉为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B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主要意图是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尔文主张“先定论”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D《独立宣言》发表确立了美国建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A.AB.BC.CD.D
2021-11-16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舞蹈伴随着人类的生存活动和生产活动而逐渐产生、发展以至演进。西汉时代特别是汉武帝时期,舞蹈有了重大发展:一是楚舜的兴盛,蕃名的《大风歌》《鸿鹄舞》汉人皆知为楚声。二是向外域开放,使内地舞蹈发生了变化。笛、箜篌的传入改变了音乐的旋律和情调。三是俗乐地位上升,宫廷舜以新的生命力。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乐府,专门管理俗乐,出于这些原因,使得汉代成为我国舞蹈发展的算一个高峰时代。

——摘编自韩霞《中国古代舞蹈》

材料二 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端尖锐化,单纯的歌舞比较难以达到表现人民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的艺术要求,因此,戏曲舞蹈逐渐融合到戏曲之中,戏曲舞蹈逐渐兴盛。戏曲舞剧直接承了唐歌舞大曲艺术,经过艺术家的创造形成了完整的培训体系和表演方法。戏曲异的表演主要包括几种类型:程式性表意动作、念白演唱时的表情身段、技巧性功夫表演如水袖等。

——摘编自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

乾隆八十大寿,各处地方戏班纷纷进京,彼此又有相互观摩的机会,而徽班能采纳汉秦腔,加上昆曲等各种来源的唱腔与音乐,遂糅合雅俗唱腔于一炉,混合弦乐与管乐器为伴奏,更广泛地收纳不同剧种的演技特色,剧情多以形象地宣传道德、高台教化为主。形式上继承了传统美学“有无相生”“主象尽意”的写意性,终于发展为京戏。京戏取精用宏,既较地方戏精致,又较昆曲易懂,于是压倒了各种地方戏,上至宫廷公卿,富商大贾,下至贩夫走卒,皆成为京戏广泛观众群。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出现古代舞蹈发展高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戏曲的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戏曲在当时流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2021-11-1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代理学在社会普及以后,一些民间俗语也广泛流传开来。如“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即回家要学会八件事一一孝、悌、忠、信、札、义、廉、耻,而忘记这八种做人的根本被叫“忘八端”。这些俗语的流行反映出
A.理学思想的僵化B.宋代文化平民化
C.儒学思想生活化D.理学重社会责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唐代文人创作的诗篇可以传通于“土庶、僧徒、孀妇、处女、牛童、马夫之口”,“衙卖于市井”,题写于“观寺邮侯墙壁之上”,吟诵于“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乃至谱写成流行歌曲。这表明唐代
A.统治政策的开明B.儒学与佛道融合
C.诗歌传播范围广D.中华文化圈扩大
2021-11-1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